假如第二地球都无法让你燃起来的话…

作者 风力   编辑 lv6   2015-07-24 17:46:23

Kepler-452b的发现让你激动了么?反正我激动了!人类的好奇无从阻挡,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第二地球、新地球、Kepler-452b、开普勒我是二X……不管什么叫什么也好吧,总之今天是毫无悬念霸占各大媒体头条,处处可见那张一眼看去平淡无奇的标准照:深邃夜空中,半个泛蓝的大光头;标题里NASA的字样摇曳生姿。

  NASA又赢了。

  NASA总是赢。尤其是2010年11月16日,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在网上被讹传为“NASA将要宣布震惊全人类的新闻!”被紧张而兴奋折腾得透不过气来的人们最后被告知:在离地球五千万光年远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史上最年轻的黑洞,才三十岁哦!在场科学家大喜过望,围观群众呆若木鸡。

  把这叫闹剧未免冤枉科学家,但人们毫无疑问另有期待——要么期待外星人来帮忙降房价,要么期待一个外星球去帮忙降房价。而正是在前一年的2009年开普勒计划启动:“为人类寻找宜居的地外星球”。

 

  其实对游戏玩家来说,太空之旅还要开始得更早。

  1962年的“太空大战”(SpaceWar!)可能是最早的PC Game,自那以后,太空战争、迎击外星侵略者或是殖民其他星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热门的游戏主题。如欲探寻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两点:首先宇宙浩瀚,想像空间近乎无限,多种题材都可以自由发挥;其次,绝大多数人没有操纵飞机的经验,孰论航天器,因而游戏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遗憾。另一方面从游戏开发的角度来看,飞行/射击(一般称之为STG)类游戏往往设计难度相对小,对游戏引擎要求低,因而在游戏史早期广受欢迎。想想看,早在《创世纪》或《勇者斗恶龙》面市15年之前,著名的《Galaxy》就已经在街机上大肆吸金了。(这个游戏一般翻译作“小蜜蜂”)

▲小蜜蜂

  诸多星空游戏中,有一类比较特殊:它脱离了常见的“星球大战”套路,讲述末日生存、殖民或是后殖民时代冲突等内容,这已经脱离了“战斗”而进入到“社会形态”(政治)的人文领域了。典型的例子是《Sid Meier's Alpha Centauri》,虽然本质上它其实是个套壳的《文明》,但它的故事设定却很有意思:地球人通过发展科技,最终成功实现了终极理想,一艘满载地球殖民者的飞船,联结了星星之间浩瀚的距离,抵达了人马座α星系。不幸的是在着陆时飞船遭遇事故,船上的人们分批乘救生舱逃脱并降落在一颗行星上……

  各势力拥有几乎相同的科技水平(这当然是一定的),初始人手、食物、能源也都一样,但每个派别的领导人思路却有所不同:有些人好战,有些人潜心发展科技,有些人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等等。这固然是游戏设定,但在现实里也相当常见,甚至可以说完全是现实的翻版。种种细微差异再加上这颗行星变幻莫测的环境(原作设定是有风沙、磁暴、海洋潮汐,还可能出现巨大的原生沙虫),使得你在这颗星球上步履维艰——但你还是有多种出路可选:用铁和血消灭所有其他人?投票成为联合国秘书长?潜心发展科技最终实现宇宙大和谐?在游戏中你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

▲《Sid Meier's Alpha Centauri》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认为这种差异性不可避免?换言之,假如有一天我们真的去到另外一个星球——无疑这要合全人类之力才有可能——然而我们是否依然不可避免地会分裂成数个派别,或休戚相安,或征战不休?答案我想我们都没指望能看到,但这依然不妨碍我们这样去思考。原因很简单,如果结论是这种分裂甚至是吞并不可避免,那这种殖民有何意义?跑上1400光年然后去打一架,花这么大代价养蛊,是否太会玩儿了?人类跨越星辰大海的努力意义何在?耗费巨亿送开普勒上天又是否应该?

  假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找到人类和平的办法——是的的确就有这样的设定:另有一类强调“统筹”的游戏,比如各种Simcity。它尝试回答另一个问题,假设人类齐心协力没有内斗,那么要如何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抗?毕竟我们对1400光年以外的星球一无所知,或者它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或者它干脆就没有陆地,只有液氮浮冰和浓氢构成的大气层……我们究竟要从地球带去多少东西,才能支撑起人类文明从头开始的勇气?且不论怎样投递这个宇宙快递,我们也不可能带走地球那么多资源,事实上如果真的到了人类不得不启程那一天,地球很可能已经把资源用光了。

▲也许目的地是这样?-《星际穿越》

  所以纵使是以难以想象的未来科技到达第二地球的人类,可能也只有最原始工具的劳动效率,乃至依靠人力缓慢挖开坚硬的泥土,一天下来推进不足50米。谁知道呢?在《文明》系列里用回合来模拟时间进程,因而游戏初期生产力低下时,砍伐城外的一片森林需要1200年!——秦始皇修陵寝征集了70万人力修了40年,看起来这种设定也不是在开玩笑。

▲《文明5》

  换言之,假设我们真的有一天去到1400光年以外,我们究竟以什么样的身份降临:天神下凡,或是流离失所?我们引以为傲的现代科技究竟是用来震慑外星三叶虫,又或只不过是他们眼中宇宙尘埃?很多人都听说过黑暗森林的设定,但到头来人类的好奇心最终将战胜一切:只要有方法能抵达1400光年以外,人们就一定会去到那里——因为一百万年前的人类正是靠着这种不计代价的好奇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以及在这种好奇与向往之下的努力,才最终成为了今天的人类。

  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在代表作《永恒的终结》里描写了一个在10万世纪来一直小心翼翼恪守中庸避险的发展之道的地球文明,永恒时空(Eternity)的管理者们不惜一切代价抹杀掉任何有关星际旅行的技术以断绝人类迈向太空探险的可能,人类困在地球上,对地外文明一无所知,直至被其他文明远远抛在身后,再也无力走入星空,只能绝望地老死于地球。

  这本是人类的结局。但这个结局在小说的末尾被改写了,永恒时空不复存在,盾牌和牢笼一起消失,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人类迈向未知的脚步。永恒时空的终结,正是无限时空的开启。

  我想,那几乎是一定的。

| (24) 赞(8)
一群辣鸡 游戏时光编辑

死缠烂打的游戏编辑,从业十多年里,虽然经历了各种悲剧,但也见证了诸多辉煌。

关注

评论(24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