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应:仙女座

Mass Effect: Andromeda

地平线 零之曙光

Horizon Zero Dawn

战争机器4

Gears of War 4

量子破碎

Quantum Break

VG圆桌会:那些让人一听就高潮的科幻设定

作者 游戏时光   编辑 游戏时光VGtime   2016-04-07 22:31:03

科幻,电子游戏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自从200年前这一概念诞生以来,人类便从未停止对科幻世界的开拓,期间也诞生了无数的经典概念。借着《量子破碎》的发售,就让我们来聊聊那些让你过目难忘的科幻设定。是外星人?或是时间旅行?还是脑后插管?

  说来近期最热门的游戏应该就是《量子破碎》了,这游戏的主要卖点无疑是主角Jack Joyce操控时间的能力,这哥们除了可以暂停时间外,还拥有时空视野、时光闪避、时光护盾、时光爆炸、时光冲刺等一大摞超能力。这设定,是不很听上去就很gin?

  像《量子破碎》这样以科幻设定为卖点的作品还有很多,游戏也只是一种表现形式,拥有牛逼设定的科幻电影、小说也是数不胜数。当然,对每个人来说,“牛逼”的定义各有不同,今次圆桌咱就来聊聊各自心目中最gin的科幻设定。

  看到《战争机器4》加入了一个叫做Swarm的新种族,我会心一笑,简直是计划通,不管4代将会功成名就还是系列绝唱,怕不是这虫族蜂拥而至的噱头就像“人人都爱杀僵尸”一样总那么好用。从远古时代开始,像是《星际争霸》、《魔兽争霸》、《战锤40K》、《光环》、《质量效应》等一众带有科幻成分的游戏中,总会有以繁殖、扩张和寄生作为人生终极宿命的种族:虫族。它们的出现会将所有的仇敌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人民大众的斗争精神。

  虫族的设定和蚂蚁很像:工人、士兵和蚁后,除了蚁后之外,剩下的一切都是瓜娃子,全部听从女王的安排。而最下级士兵,一定得长得不是像狗就是像猴子,皮儿得薄,动作得快,打架的时候就是一整群冲上去风卷残云。

  每部片子,每个游戏里的虫族都是几乎一样,战术一般也是:从低到高根据等级排位派兵,初期先不出动高级兵种,给人一种我们就是蝗虫的感觉,量多但是很脆。最后突然发动坦克甲虫、猛犸巨象什么的突破大地喷涌而出,把其他种族吓尿,本来以为虫族就是一班小虫子,原来还有大只佬。比较经典的应该是《星河战队》,虽然电影把人类的动力装甲换成了塑料背心和火药自动步枪,但确实很浪漫。


▲以上剧照均来自《星河战队》

 

  它们到底都在哪儿?

  当我们走出城市,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浩瀚的星河,你很难不产生一个疑问:它们都在哪儿呢?

  在各种科幻作品我们总能和那些我们不曾了解过的生命发生各种各样的接触,甚至“第三类接触”(与外星人进行直接接触,看清了UFO,特别是看清了其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 )变成家常便饭。然而现实是怎样的呢?我们不仅没办法目睹外星生物,甚至还没办法获得他们证明它们存在的证据。

  按照宇宙惊人的尺度来说,除非地球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那么高等生命肯定普遍存在,而且这个宇宙会异常热闹。然而这一假说并不能够得到任何证明。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有一个中国人在他的作品里巧妙地解决了费米悖论,并且告诉我们外星生命存在,只不过它们都把自己隐藏了起来。因为你无法明确别人对你是是否存在恶意,如果你发出声音,让所有人都能找到你,并且有人认为你是存在威胁,你可能面临的就是灭顶之灾。这个宇宙就像是一片巨大而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持着枪的猎人,大家谁都不出声,但一旦听到什么声响就将那个声音来源消灭。所以这就是我们不能找到任何外星生命痕迹的原因。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前面提到的中国人叫刘慈欣,他的作品叫做《三体》。

  《三体》这么火,我有点不好意思拿来说了,然而这的确是最近一部好好看过长篇科幻作品。而且“黑暗森林宇宙”的设定也让我沉迷其中,甚至让我让我模糊了科幻作品与现实的界限。我想这也正是科幻的迷人之处吧。

 

  仔细想想,我似乎总是对那些全身武装的机械铠甲比较感兴趣。尤其是那种武装到牙齿的全包覆装甲,简直欲罢不能。

  比如《钢铁侠》中的托尼,《All You Need Is Kill》中的桐谷启二,《机械战警》中的墨菲以及《光环》中的士官长。毕竟,如果真的要成为英雄,比起穷人靠变异来说,有钱靠科技感觉更加的现实和靠谱一些。

  但非要说原因的话,好像只是因为穿起来比较……帅?

 

  我喜欢高科技里带一点“原始”的味道。

  比方说我最喜欢的打枪游戏《战争基佬》,不是,是《战争机器》。虽然游戏里的黑科技多的是,但要说最能代表这整个系列的东西,不用说,那必须是骑兵突击步枪上的链锯。

  不知道《战争机器》的玩家中有多少是被链锯吸引的,至少我算一个。当用链锯将眼前的兽族一切为二,那种肾上腺素迸发的感觉相信试过的人都懂。正是这种“原始感”烘托出了战场的残酷和血腥,你能想象没有链锯的《战争机器》会是什么样?

  不过说到“原始感”,说好了要在今年发售的《地平线 零点黎明》在这方面似乎要比《战争机器》更胜一筹。还记得去年E3的索尼发布会上,《地平线》的那段演示直接把熬了一宿的烂仔们都看湿了。用弓箭狩猎巨大的机械生物,科幻和原始在此刻结合得是如此天衣无缝,还能有啥比这更带感?

  当然,《地平线》到现在连发售日都还没定呢,就凭那段演示还很难断言成品的素质。现在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烧香拜佛跪求Guerrilla能做出一款对得起这逆天设定的游戏了。

 

  看过我新闻或者文章下面个人介绍的读者应该都猜得到这个话题我会说什么吧。直到现在,Suicide Mission和New Worlds仍然都是我最常循环的游戏原声曲目,Jack Wall在《质量效应2》里把那种拯救世界的宏大感与探索宇宙的神秘感体现得分毫不差。

  对一个科幻迷而言,《质量效应》的宇宙几乎有你想看到的所有元素:硬科幻底子的科技设定、太空史诗的人与组织的故事纠缠,甚至还有充满政治隐喻的种群纠纷。作为一款标准的BioWare RPG,人物的个人故事一直是《质量效应》系列的最强特色,你可以说《质量效应》2与3代的主线故事老土无新意,这我也同意,但两作最闪光的却都是与那些重要角色相关的个人故事。整个系列最高光的任务与剧情几乎都是队友的个人独角戏,1代Virmire任务在两个队友间的痛苦抉择、2代中Jack的个人复仇、Samara亲子相残的悲剧、Tali在2和3代中的几乎所有剧情,都称得上是最好的RPG故事设计之列。

  从“宇宙”的角度来说,《质量效应》做得最好的还是种族之间的政治纠纷。神堡这个“政治中心”的设定很有意思,三作里“斜坡”都曾经成为神堡议会这个银河系政治中枢的筹码和工具(虽然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有求于人),而这一堆设定各异的外星种族都不只是换个皮而已,你甚至可以从它们独特的生活特性、政治体制乃至外交策略上看到现实的影子。

  BioWare给《质量效应》打造的宇宙给了一个原本可能会索然无味的游戏——承认吧,初代《质量效应》的游戏设计硬伤实在是太多了——闪光的理由。当然我知道在3代BioWare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局,但这并不会影响它给我带来过的精彩故事与角色瞬间回忆。

 

  一般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后悔的事,想要穿越时空回到过去从头来过。“穿越时空”这种科幻设定已经被用烂,不过我还是觉得挺不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老游戏,叫《Shadow of Destiny》。在这个游戏中, 主人公一开始就很倒霉地被干掉了,为了保证自己活命而利用穿越时空的能力来到各个时代。

  过去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动在未来都可能引起巨大变化,比如把喵星人寄养给某家人,结果后来生了好几窝什么的。

  对于穿越时空改变自己命运这样的行为,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游戏中的好结局也许还算令人满意,要是自己的生还换来的是另一个人的消失,或是其他人的死亡,那又会变得怎么样呢?

  像《命运石之门》那样,主人公在救助手的过程中牺牲了许多东西,但其实他并没有这种权力。

  当然,如果有一种方法在不改变过去的情况下像看VR电影一样观察过去,那就非常完美了。没事跑去看看爸妈年轻的时候帅不帅,他们常吹的事情是不是在吹牛,又或者了解一下过去身边的人发生了什么……

  哦,好像你看到这些事情的瞬间,未来就改变了。

 

  在看过《黑客帝国》、《攻壳机动队》之类的作品后,我和很多观众一样对脑后插管这种科幻设定产生了兴趣和向往。而且现在这种技术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它已经渐渐脱离科幻的属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科技。

  2015年9月,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成功让一位瘫痪多年的男子借助假肢获得了触觉。这是真正实现了人类制造的工具和人类神经中枢的直接交互。

  我们有时会看到把VR设备和脑后插管扯到一起的报道,但两者差别还是很明显的。VR设备展现的画面要人拿眼睛去看的,脑后插管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是你把储存卡插进你脑袋上的插口,然后你就能看到储存卡中的视频了,甚至不仅是看,如果有必要,你还能获得对应画面的听觉、嗅觉、触觉内容。就像不少人想用VR看片儿,那还得自助撸(或者借助外部工具),就显得略悲伤,用脑后插管技术就能不必自助了,额,这也很悲伤啦……

  所谓“人类制造的工具都是人类自身的延展”,而脑后插管并不仅仅是延展,它是额外增加了一种人和现实交互的方式。

  在各种影视、游戏作品中,人在接受脑后插管后所有的感知都会被它占据,对现实处境一无所知。这也不过是用一种体验代替了另一种体验,让人体验另一种处境罢了,就像《黑客帝国》中尼奥从前一直体验的是网络黑客的生活,却不知道自己实际上一直在给机器人当电池。

  那么如果同时获得两方面的感知会怎样呢?一边用五感去感受当下的生活,同时脑后插着的管子给我带来另一种生活的体验,同一时间体验两份人生,那会是怎样的感受?很难想象。上文提到的那位男子借助假肢获得了触觉,但给一个正常人安上一只假肢呢?同一时间三只手带来的触觉会是怎样的?我们能同时操作三只手来工作生活么?这都很难想象,更何况同时经历两份人生。

  所以脑后插管才让人向往。不过据说人脑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处理一件事情,那上面这种设想就不适合人脑。但既然都能脑后插管了,把大脑改造成多线程的也不是不可能。

  两份人生,甚至多份人生啊,真是简单粗暴地解决了“生命之轻”。那会是怎样的体验?会不会就像两面镜子面对面时看到的那种无限重复空间,只是每个空间画面不同?

 

  没有最喜欢的科幻设定,喜欢的太多。很多次,只是听到一篇科幻小说的设定,就心驰神往,想读的心情停不了。其中比较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日暮》上。

  《日暮》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后来被罗伯特·西尔弗伯格改编成长篇小说。它的核心设定是,一颗行星有6颗太阳,这颗行星每隔2049年才会迎来一次黑夜。当这颗行星居民2000年都没见过的黑夜降临时,异常的天象让一切失控。

  即使在每天有半天是黑夜的地球,黑暗给人带来的恐惧也显而易见。如果是一颗2000年没见过黑夜的星球,黑夜和星辰会给哪里的人们带去什么呢?

  黑夜被当做世界末日。科学和宗教都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宗教鼓动失去理智的民众攻击天文台,尽管这里的学者成功预测了黑夜。在长篇版本中,宗教势力最终战胜科学,成为混乱世界最后的精神支柱。

  第一次听到“2000年才有一次黑夜”这个设定,我就感觉要爆炸了,原因包括:

  1. 合理(至少对科学素养并不算高的我来说挺合理);
  2. 易懂;
  3. 新奇;
  4. 深邃。自然现象对人类身心的影响、非理性的群体心理、科学、宗教等等话题,都可以被充分地表现和讨论;
  5. 美。千年落日,这是一个史诗般的画面。

  能同时做到这五点的科幻设定,其实并不多。我先看了西尔弗伯格的长篇版本,后读了阿西莫夫的原版,疯狂爽到。长篇版讨论更充分,短篇版更紧凑凌厉。在此一并推荐给大家。

  什么是科幻?这个定义很模糊,狭义上认为“必须以科技为前提”,广义的说法则是“只要含有超现实因素”就可以算是科幻。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自从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了史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以来,人类便从未停止拓展科幻世界的脚步。

  那么,最深得你心的科幻设定又是什么?

| (86) 赞(46)
游戏时光 VGTIME用户

关注

评论(86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