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金庸,江湖家国梦

作者 80后写稿佬   编辑 lv6   2018-11-06 19:30:00

这个告别会过于喧嚣,一如先生笔下江湖的热闹。但既然生老死寂灭,不如稍微沉淀,再来回顾属于自己、或许也属于大家的“金庸岁月”。

无需神化、下自成蹊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凡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样的评价,甚至有人在数年前就呼吁应该争取“诺贝尔文学奖”,但如今终究缘悭。

  虽未作古就已经登上神坛,但就如金庸笔下的江湖有血有肉、有笑有泪,塑造这一切的金庸也是个性情中人。

  曾几何时,金庸的武侠、黄霑的歌词、倪匡的科幻、蔡澜的美食,被誉为香江文化兴盛时期的代表。大雅之下也有大俗,其余三大才子固然才情斐然,但风流之名同样远扬,三人在电视上组团“今夜不设防”,抽烟喝酒、大谈食色性也、风月之事。唯独年逾花甲的金庸缺席,不善粤语辞令或者年事已高或许是个中原因,但也并非全无风流逸事。

  尽管金庸笔下小说主角大多是痴情种子,而表哥多为负心薄幸之辈,似是在影射表哥徐志摩。但后来金庸也因为外遇而与第二任妻子朱枚离婚,充当了一枚自己不喜的负心汉。糟糠之妻下堂,原因难以为外人所道,只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谈不上神化。

经典节目“今夜不设防”,香港四大才子独缺金庸

  促成武侠小说从市井低俗上升到文化层面,是金庸武侠小说的重要功绩。在金庸历经十年反刍,终成经典之后数年间,国内文坛主流声音还将武侠小说定义为“下三滥”

  南开大学教授陈洪曾在1988年的小说研讨会上,与时任全国作协理事的端木蕻良有过一场争论,端木先生将金庸小说斥之为“文坛乌烟瘴气”的代表,而陈教授则以“金庸小说乃五百年后的《水浒传》,会被时间经典化”作为回应。文化界对武侠小说重视逐步完成,以此为发轫之一,此后“不入流”的武侠小说开始登堂入室,金庸小说作为其中扛鼎者,上升为文学研究对象,当中既有新垣平和六神磊磊等骨灰级忠粉领衔的个人研究者,台湾更有作家学者成立“金学会”,将其小说称之为“金学”,颇有当年一部《红楼梦》养活一堆红学家的味道。

  然而,金庸笔下的故事并不如“红楼”那样每一个细节都有研究价值,尤其是在历史事物出现时间的把握上,越是研究就越会发现向壁虚构的小瑕疵。诸如乔峰吃到宋朝不应出现的下酒菜,郭靖黄蓉之间年龄差异等等问题等等,甚至有粉丝去信指出“榛子镇”错印“棒子镇”,金庸欣然应允修改,成就一段美谈,却不能成就神话。

金学研究书籍,图片出处乃金庸手创的《明报》

  纵然作品白璧微瑕,无碍金庸武侠小说为无数艺术作品提供了深厚的土壤,附着于其作品之上的衍生品环环相扣,成就大量经典。

  基本上忠于原著的改编电视剧,每一部翻拍时皆会因为选角而引发热议,但也成就无数巨星,尤其是黄日华的“郭靖”和翁美玲的“俏黄蓉”,刘德华的“杨过”,李若彤和刘亦菲各自扮演的“小龙女”和“王语嫣”,都堪称代表作。至于大刀阔斧改编的电影,无论是文艺范到达极致的《东邪西毒》,还是几乎原班人马欢乐搞笑的《东成西就》,乃至周星驰的两部《鹿鼎记》,时至今日仍为人津津乐道。

  影视的流行,连带主题曲也相得益彰:两位铁肺巨星高歌“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一代词圣和一代歌神豪情吟唱“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听《难念的经》“吞风吻雨葬落日”、字字珠玑,《神话情话》中“有你有我雪中送火”、款款深情。

  写稿佬在高考前夕,偶尔发现图书馆里竟然藏有李志清改编而成的漫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然后又发现马荣成主编的《倚天屠龙记》和玉皇朝出版的《天龙八部》,由此废寝忘餐。幸好最后考上心仪大学的中文系,没有背上误入歧途的恶名,也得到近距离一睹文豪风采的潜在机会。在此之前,金庸先生还两次造访于此,接受终身荣誉教授的殊荣,可惜之后都无缘面见先生,皆因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职,以八旬高龄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而在挂印离去之前,他还提笔再度修订了自己的作品,修改了部分纰漏,再融入近年的思考。至于作品质量如何,自然是见仁见智;在位十年,并非全是叫好之声;耄耋求学,也见疑于炒作。对此,金庸借用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名句“不求学位,只求学问”作为回答,而对于晚年所得的种种奖项,老先生也是谦辞推让,没有高高在上,只有人性的光芒。

香港“金庸馆”,展出了李志清为金庸绘画的多幅作品

  人之所以为人,皆因你我都是被情感牵引的动物,当文坛泰斗离世,媒体自是哀鸿遍地,直呼金庸之后,再无大侠。但事实上,金庸自1972年写完《鹿鼎记》后封笔,四十多年来武侠小说经历了大起大落,“金古梁黄温”的前四位已然远去,数年前见到温巨侠,也对自己的新作讳莫如深。但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派武侠小说传承者如凤歌、小椴、步非烟、沧月、乔靖夫和烽火戏诸侯等人继续探索武侠小说的未来发展路向。而武侠式微,仙侠当道,也不过是在武侠的奇诡之上大而化之,将内力玄奇外化为异象,将武学之道上升至天地鸿蒙,其核心本质依旧是“以武犯禁”,至于境界是否更高,那就见仁见智。

  除了正统的延伸,也有另类的传承。同样在今年逝世,同样享年94岁的岭南文坛耆宿戊戟先生,其笔下“传奇”系列的设定和桥段,就多有和金庸作品异曲同工。

  更有甚者,假托金庸新、金庸名、全庸等人仿照金庸笔法撰写大量伪作,借助书面印刷的诡计蒙混过关。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九阴九阳》,主人公段子羽集九阴真经、九阳真经、独孤九剑、六脉神剑等金庸小说中的毕世绝学于一身,经典中的那些强者纷纷沦为我等踏脚石,恰恰是每一个身怀江湖梦的少年梦寐以求的东西。只可惜段子羽残忍嗜杀和张无忌的阴险,与印象中金庸笔下主角大相径庭,却是为另一项衍生领域的作品提供了不错的契机。


下一页:游戏人间,亲历江湖

| (35) 赞(89)
80后写稿佬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35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