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

fallout 4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The Legend of Zelda:Breath of the Wild

游戏说明书之死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19-01-03 07:00:00

包装盒中的小册子,何时就不见了呢?

  或许得承认的一点是,那些实体产品的簇拥者之所以爱上盒装游戏,纸质说明书的魅力不可忽视。曾几何时,它就像是浓缩过后的设定集,满载着史诗和幽默的背景故事,或是细致而精美的人物介绍。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作品,也可能因此被赋上迷人的活力。

  现如今,你大体上只能从简陋的塑料盒中翻到一张纸条,上面印着预购奖励的代码,或是其它游戏的广告,必备的法律声明也被压缩到外包装的封底上。纸质说明书并未完全消迹,但已然不是盒装游戏的必须品。尽管从家用机的第七世代开始,它才切实的步入消亡过程,但这背后的命运或许早已注定。

那个时代需要说明书

  如果你对游戏容量的发展有个大致印象,应该不难察觉,在内容按字节算钱的 80~90 年代,要将基础系统、美术和音乐资源塞到卡带中就已经够呛,再加上硬件机能的限制,哪还有地方腾挪给人物立绘、交互式教学,或是大段大段的过场剧情。而游戏说明书,恰恰起到了添补这些原始认知的作用。

  作为佐证,在没法提供过多额外信息的街机厅中,往往能够看到一些巨大的游戏海报。除了起到装点的作用外,它通常还附带了某款作品背景和操作的简单介绍。直到 SNK 和 Capcom 旗下的 MVS、CPS 基板促成了整体性能提升,玩家才得以在《恐龙快打》《合金弹头》中看到一些预先录入的演示。

街机游戏《BurgerTime》的海报

  在近期推出的“卡普空街机七合一”中,官方制作了数字手册和实体的指令卡。事实上,诸如《名将》《快打旋风》《吞食天地》等作品并不需要多细致的教学,这也是它们能够风靡国内街机厅的原因之一。但同类型的《战斗回路》(Battle Circuit)之所以热度不高,大体上也是由于牵扯到复杂的搓招、必杀技和道具用途。只有当玩家从说明书中了解细节后,才能真正感受到乐趣。

不看说明书,很难搞明白《战斗回路》怎么玩

  一旦制作者想要完全展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那么说明书几乎是游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补充初代《塞尔达传说》的故事,任天堂在说明书中花了10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背景剧情整个提了一遍,手册的封面设计还带有羊皮纸的味道,强化了玩家的阅读氛围。更重要的是,其中罗列了林克和各种怪物的细致形象,这对于一个品牌的塑造尤为关键。

《塞尔达传说》说明书的怪物介绍

  2002年之前,由于《勇者斗恶龙》与 TRPG 游戏《Dragon Quest》有商标冲突,只能以《龙战士》(Dragon Warrior)的名义在北美发行。众所周知,欧美人在引进日本游戏时,往往会对人物形象进行魔改,《龙战士》也是“受害者”之一。

  正是由于说明书呈现的内容不同,日本和欧美玩家最初对《勇者斗恶龙》的认知才会产生巨大差异。当游戏中的出场角色都是像素点时,人们只能借助几张图片窥得真身,它成了塑造固有印象的第一手资料。

左:美版DQ3 右:日版DQ3

  在信息搜索不太方便的年代,说明书有时还能当成半本攻略来看待。国内玩家早期时不时就“卡关”的现象,与盗版游戏不附带说明书也有很大关系。

  初代《塞尔达传说》中有一种名为“大耳兽”(Pols Voice)的兔形杂兵,日版说明书将其描绘为“惧怕嘈杂的声音”。对应的弱点是,对着 FC 手柄上的麦克风吹两下就能消灭它们。而到了西方市场,当欧美玩家看到“He hates loud noise”的介绍时恐怕一头雾水,因为 NES 根本就没有麦克风功能。

  策略类内容遇到的问题更加麻烦,《文明1》当年就极难上手,游戏中各类物品和指示的形象特别写意,再加上它的教学不太完善,被劝退的玩家不在少数。开发商 MicroProse 的解决方案是,提供一本厚达157页的说明书,以此来详细介绍每个图标、每个功能的作用。

《文明1》说明书

  即使到了容量和性能有一定挪移空间的 GameCube,为了不破坏神秘感,日版《塞尔达传说 风之杖》还把“海拉尔文”的转译印在了说明书上,它作为一种工具的价值逐步体现出来,对于理解游戏世界观有着额外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80~90 年代的说明书还能防盗版。《波斯王子1》打到一半就会“弹个框”,问你说明书上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母是什么。《二之国1》更是附带一本352页的“魔法指南书”,要施法还得输入书中的指令。在离现今不算遥远的年代,说明书的地位曾是毋庸置疑的。


下一页:当说明书遇上极简主义

| (245) 赞(260)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45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