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全面战争:三国

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平台

PC

发售时间

2019-05-23

游戏基因

策略 模拟 益智

象兵与巫术:从《全战三国》谈“南蛮入侵”的刻板印象

作者 果其然   编辑 箱子   2020-09-15 08:39:00

南蛮,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不成问题的军事问题

  《全面战争:三国》对于南蛮的军事描述稍显简略,大抵是天高皇帝远,谁拳头大谁就是领袖。而作为“万王之王”的孟获,则被赋予了吞并其它蛮族部落后获得特效加成的能力。

  秦汉以前,南方、西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隶属关系,中原王朝对各少数民族推行“羁縻而绥抚之”的政策:“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故相互间摩擦较少。原因也很简单,双方对彼此都没有太大需求,有需求双方也打不到彼此,干脆两厢不来往,两厢都平安无事,还省打车钱和住宿费。

  汉武帝时期,随着中原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中原政权设置了领护校尉,即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部门。西晋时,领护校尉制度开始推广到南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并且首次在荆州增设南蛮校尉,主要掌管荆州以南南方蛮族事务。东晋之后,荆州成为足以与中央抗衡的军事重镇,南蛮校尉也开始由荆州刺史兼任,致使南蛮校尉成为荆州的重要军事长官兼政治主官,被赋予了除伐蛮治蛮以外的新职能。

  而在三国时期,南方之地的军事力量,是作为“中间地带”的地位来被魏蜀吴各国看待的。“中间地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作为限制对方的地带;二是作为己方的生产地带。于是对于南方地带军事力量的征服,就变成了唯二的两个目的:补充兵员或者雇佣兵员;集中南方之地人口资源,改造成为己方的生产单位。

《全面战争:三国》南蛮新增改革树

  这个目的,是由南方之地特殊的地理和政治形态决定的。

  从地理区域上说,南方之地多位于险要隘口,或者犬牙交错之地,争取到当地南方势力的支持,无疑是插入敌国身体的一枚钢针,会使对方总是陷入肘腋之患的窘境;从政治形态考量,南方之地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更没有公认的政治领袖,于是便于随时随地争取,争取的成本也较为低廉。

  具体到魏蜀吴三国的政策,就是魏国贯彻“抚先剿后“的方针,以政治许诺为主,利用政治影响力去”安抚“南方军事力量,从而培养成为自己的力量,蚕食吴国和蜀国;而吴国则正好相反,采取”剿先抚后“,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一举压倒南方部分军事力量,剩下的作为雇佣兵编入己方部队,逐渐征服魏国和蜀国;蜀国实力最弱,其国策是”以北为主,以南为辅“,故蜀国对于南方军事力量,类似魏国的“抚先剿后“,不同的是,蜀国更注重“安抚”,纯粹的军事征服相比魏国更为少见,就更不能和吴国相比了。

  原因也很简单,不是打不过,是没钱打,让人家南蛮不反对咱,不给咱背后捅刀子,顺便帮咱出出兵、种种田、烤烤肉啥的就行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归根结底,粗暴一点理解,南方之地的军事力量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三国时期虽然曾引起了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但重视程度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程度,正如《魏书·蛮传》中的记载:蛮人,不甚为患。也就是说,南方之地的军事力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至于巫术是否运用到了战争之中,鲜有靠谱的史料予以记载,其实就算巫术真的运用到了战争之中,也改变不了南方军事力量“不甚为患”的地位。

  那在这次的扩展包里,牛逼哄哄的孟获、祝融夫人,还有沙摩柯,木鹿大王,他们是怎么回事?

夫君和娘子

  孟获,如果真有其人的话,其孟氏,应该是南中大姓中的一支(南中: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为蜀汉的一部分),其祖先就应该像其他南中大姓一样,是迁徙来南方的汉人。

  在《三国演义》里,孟获是作为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标准形象出现的,他本身是艺术加工的产物,而且是在当时的汉民族视角下完成的。这个结论也适合有关孟获那个“七擒七纵”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主角也不是孟获,而是诸葛亮。

  其实认真想想,“七擒七纵”的故事过于浪漫,肯定不是史实,无论是作为诸葛亮还是孟获,双方都不可能配合七次,捉捉放放,没完没了。

  首先,当时蜀汉政权的总体的战略是“北伐中原,复兴汉室”,作为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则一直在彻底贯彻这一战略,即“乃治蛮讲武,以俟大举”,意思是针对南蛮,要打就速战速决,不可拖延战机。

  因此诸葛亮在平南的军事行动中,不可能拖延时间,“七擒七纵”明显违背这一战略方针,自然不可能出现。其次,孟获也不会傻兮兮的数次卷土重来,并且蠢得数次送上门来,士气受损还是其次,让其他部落趁虚而入,钻了空子,才是作为一方首领的大忌。那是不是据此就可断定,“七擒七纵” 的故事就是凭空捏造?

  也不尽然,个人觉得,该故事的来源,可能来自三国时期,蜀将张嶷讨伐川西越嶲的事迹:张嶷在讨伐越嶲时,遭遇地方将领隗渠的阻击,但张嶷没有杀死隗渠,而是实施感化,最终二人合力平复了越嶲各地方势力。

《全面战争:三国》里的孟获

  祝融夫人的故事,比孟获的故事要更浪漫一点,因为祝融本不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一个族姓。 祝融氏,是中国原始部落最早掌握火种的氏族,据《史记集解》记载:“祝,大;融,明也。”。简单来讲,就是祝融一族的责任,是守护火堆,以及巫祝祷告。所以祝融氏的地位,曾经排在伏羲氏和神农氏之前。

  这么看来,资料包里无论是祝融夫人的天火,还是火神信徒等等要素,都算有着真实的历史渊源,毕竟人家祝融氏族天生就是因火而生,天生就是防火女。

  后来的祝融氏族,因为夏、商统治者的征伐而不断南迁,由于他们是古代部落战争的失败者,因而不得不放弃原来“看火人”的职责。祝融氏族的一部分,与三苗、三危等部落逐渐融合,形成庞大而复杂的其他少数民族,另一部分则转入湘、黔、川鄂边境,融合了淮、僚、越、汉等族,形成了今天苗族的先民之中,非常重要的一支。

  当然祝融夫人的故事,依旧是浪漫的文学想象,这一形象的来源,可能是《三国志·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中,女性历史人物冬逢之妻。作为少名族首领,冬逢和孟获的形象类似,而且蜀汉将领张嶷(对,又是他)在活捉了冬逢夫妇二人之后,也没有杀死二人,而是放走二人,并最终安抚了其部落。

  至于沙摩柯同志,则更是充满了浪漫想象。他的文学形象,是“生得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个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不过沙摩柯却有其人,人家不叫沙摩柯,而是摩沙柯,《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开始误写“沙摩柯”,之后就这个错误,就开始流行到了今天。

  沙摩柯是“五溪蛮王”,可以简单理解为另一个地方的领袖,所以孟获的“蛮族领袖“不算名至实归,人家沙摩柯也掌管着荆州武陵地区的“五溪”呢。五溪就是五条河的名字,简单理解,就是今天湖南省怀化市境内和周边的五条河(雄溪、满溪、酉溪、潕溪、辰溪),所以怀化市自古便称“五溪之地”,三国时期,沙摩柯是这里的地头蛇。

  不过地头蛇归地头蛇,沙摩柯对蜀汉政权还是忠心耿耿的,“番将能为汉死节,死为汉之忠臣“是对他非常公道的评价,从蜀汉视角来说,可谓忠臣良将。沙摩柯最牛逼的事迹,是一箭射死了甘宁,不过历史上人家甘宁是老死的,根本不是被射杀的,而且甘宁连关羽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五溪蛮”呢。

  至于木鹿大王,则是《三国演义》当中完完全全被虚构出的艺术形象。在小说里,身为南蛮八纳洞主的他能呼风唤雨、还能趋狼驭虎,物理和精神都被点满的人物。但是最终,还是被诸葛亮用装有燃烧之物的巨兽喷火吓跑了他的巨象,然后落象践踏而亡。看来智力属性没有点满,或者就是为了突出诸葛亮而存在的配角人物。

  在新的资料包里,木鹿大王基本符合《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他带着大象和豹子威风凛凛,不过为什么我总觉的豹子像狗,而且背景声音里,为何还有狗叫声传来?

  由此看来,游戏里南方之地的诸多首领都是虚构或者半虚构的,那么小兵呢?尤其是扩展包里的象兵、虎兵,这些看着特别牛逼的兵种,难道也是虚构的?

虎狼之师吗

  《全面战争:三国》对“大象”可谓进行了着重描述,有在大象上敲击战鼓提供部队增益的“南中象兵”;有驮着熟稔投石兵的“南蛮象兵”;还有披着重甲的象群。尽管未必全都写实,但把大象作为兵种,历史上确有其事。

  例如《史记大宛列传》载:“(身毒)其人民乘象以战”,这是有关象兵最早的历史记载。身毒,可以简单理解为如今印度河流域一带,但具体如何利用象兵作战的,《史记大宛列传》没提。

  不过《北史西域传》写了:“乾陀国(今阿富汗境内)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嚈哒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敕勒,监国已二世矣,好征战,与罽宾斗,三年不罢,人怨苦之。有斗象七百头,十人乘一象,皆执兵仗,象鼻缚刀以战。” —— 在象鼻上安上刀具和敌人作战?感觉像是马戏团的杂耍,不太靠谱啊。

  比较靠谱的,是《三国典略》的记载:”周军逼江陵,梁人率步骑,开枇杷门出战。初岭南献二象于梁,至是梁王被之以甲,负之以楼,束刃于鼻,令昆仑驭之以战。杨忠射之,二象反走。”看来历史上真的有人将大象投入战争,不过不是一群,而是两只,而且作战效果貌似不好,大象白长了那么大的个子。

  其实大象作战真的不靠谱,无论南方之地还是中原地域。首先大象体型庞大,一旦投入战争发生踩踏自己人的情况,大概无法避免,就算可以驯化良好,但大象吃的太多,草料难以为继,投入战争之前把自己先吃穷了,那就太尴尬了,两厢比较,为何不养一群狗呢。

泰国象兵

  如果做个总结,那么真实的象兵会呈现出几种形态:在象牙、象鼻上绑上武器,让大象自行冲锋杀敌;士兵坐在大象背上,持弓箭、长矛等射程长的武器;作为运输单位。

  但老实说破解的办法太多,中看不中用。比如今天云南地区还有用鞭炮吓跑野象的常识,前文也提到用弓弩射击会导致象群逃跑,此外还可以根据地形设计陷阱。

  所以象兵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作用大概是震慑敌人和鼓励自己(就是装 B 呗),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王莽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 —— 看看,装 B 的话,大象还是满拉风的。

  虎兵也是一样,不过历史上鲜有用大老虎的,用狮子的倒是不少,而且是和大象配合作战。《新唐书》记载:“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狻猊就是狮子的别称,意思是让大象和狮子打头阵冲锋,战车作为第二波冲锋,这样可以有效增强士气与军队的冲击力,为战车和步骑兵创造有利势态。所以看来,无论大象还是老虎狮子豹子什么的,投入作战时都鲜有使用,即便使用也是起辅助作用,重要的还得靠将领和士兵。

  在电子游戏中找寻历史的气息,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历史不光代表过去的事情,历史甚至还在发生过程之中,而游戏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角,更为亲切的角度,去观察历史,去找寻历史,得到的结论,也许不那么正确,但绝对非常有趣。

  这一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暗含电子游戏“寓教于乐”的理念,再说即使不谈教育只谈娱乐,电子游戏也一直引人入胜:南蛮入侵都玩到了,五胡乱华、五代十国什么的,大概指日可待吧。


  参考资料:

  林浩 龙希国 刘玉 李豫潞 《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南中地区经济治理考析》

  王文光 陈燕 《南诏国境内外的望蛮、扑子蛮、三濮研究》

  陈金凤 《三国争夺中间地带少数民族述论》

  张佐邦 《巫术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影响——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曾建忠 《三国时期荆襄地区军事地理研究》

| (25) 赞(69)
果其然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5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