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电影的两张不同面孔

作者 digmouse   编辑 digmouse   2016-06-11 07:44:07

《魔兽》电影无剧透影评。这是部长着两张矛盾脸的电影,还是个很奇怪的产物。

  本文不包含对《魔兽》电影的任何剧透。讲真,《魔兽争霸》的剧情有什么好剧透的?

  十年前的这个时候,传奇影业正式拿下《魔兽》电影的改编权时,世界和我们如今看到的截然不同。彼时《魔兽世界》已是全球第一和史上最强 MMORPG 王座的独有者,更可怕的是风头一时无两之外,它的巅峰期还远远没有到来,还要算上仍然火爆全球,身为顶尖电竞项目的《魔兽争霸3》。同时虽有不温不火的两部《古墓丽影》在前,游戏改编大制作电影仍然不算是个没人愿接的烫手山芋,这么一看,电影的诞生仿佛是天作之合。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当《魔兽》正式登陆全球院线的时候,它身处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甚至还让它有些尴尬的时代。《魔兽世界》虽仍然牢牢占据全球 MMORPG 玩家数量和营收能力霸主的宝座,但从《大地的裂变》开始一系列开发和管理方面的失误,加上市场潮流的剧烈变化,让它早已不是世界游戏舆论的中心。即便对暴雪而言,《守望先锋》和《炉石传说》也是如今他们主推的的主心骨,同样拜盈利潜力和市场风潮上的巨大差异所赐。

  在这样一个奇特的时间登场的《魔兽》,承载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一方面是作为(仍然是?)文化现象的《魔兽世界》的玩家数年的热烈期待与情感寄托,一方面是大制作好莱坞商业片不可避免的尖锐观察。这种双面身份,才是《魔兽》电影最有趣的地方。

承载情怀的《魔兽》

  如果说《魔兽》电影有哪个方面是从未有人质疑的,那必须是“还原度”。工业光魔+ Weta 工作室的业界顶尖组合就是超一流特效+道具的代名词,片方也非常聪明,早早的在宣发攻势中将Weta制作的精美道具带到全球巡礼,赚足了眼球和不少的周边钱。


▲Weta的道具服装那是一点也不含糊

  而对憋了不知道多久的《魔兽世界》玩家来说,在电影中看到自己游曳了十年的种种熟悉场景,在大银幕上以前所未见的细节和规模重现时,那种心情恐怕的确是文字难以言述的。你可以在脑内想象那些熟悉的城市、地标、森林、瀑布,会以何种逼真和毫无妥协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工业光魔会用更加瞠目结舌的方式,彻底打碎你可悲的想象力。Weta工作室高超的道具设计与制作技巧,再加上工业光魔优秀的CGI化妆技术与表演捕捉,片中对兽人、恶魔乃至狮鹫的还原都仿如来自暴雪的 CG 动画。都在开玩笑说暴雪的 CG 团队就是“暴雪电影制片厂”,而你在本片中看到的,可能就是那个“暴雪电影制片厂”会打造出的效果。是的,这就是那个“魔兽”的世界,一个从低多边形数的上世代画面走出的逼真的世界。


▲啊,达拉然,欢迎唤起我10fps的回忆

  而导演邓肯·琼斯身为《魔兽世界》死忠的身份,意味着本片是由玩家为玩家打造的,这其中的致敬与细节,也是只有《魔兽世界》的玩家才能看懂的。除了辨识度极高的种种场景之外,你还可以期待各种有趣或诧异的对游戏细节的还原,它们的存在并不出戏,也不会喧宾夺主,但相信每个留意到它们的玩家,都会会心一笑。

身份不明的《魔兽》

  读到这里,你应该能感觉到,有哪里不对了吧。《魔兽》?还是《魔兽世界》?

  对,这就是第一个问题所在:《魔兽》要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是《魔兽争霸》的,1994年的《魔兽争霸》的。那是整整22年前,即便是十年前的《魔兽世界》老玩家,恐怕玩过该作的也并不多。这份电影的情怀来自《魔兽世界》,但它的本源,却是如今的观众无比陌生的。

  纵观游戏改编电影,甚至扩展到漫画改编电影,原样叙述一个源媒介的故事的剧本是罕见的,基本都是在原著设定/宇宙观的基础上,重新讲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远从《古墓丽影》《波斯王子》,近到上映没多久的《愤怒的小鸟》,最典型的例外应该是《瑞奇与叮当》,可那部电影讲述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全新的游戏…… 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因素,恐怕是游戏作为一种媒介,一方面其剧本水平与写作水准都还远远没有达到电影电视的要求,一方面也是作为互动传媒,游戏在叙事与演出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需求,将二者原样照搬硬性扣到一起,结果恐怕只会是强扭的瓜未必甜。

  而《魔兽争霸》初代的原始剧情简单至极,其重要事件和角色实际上是靠后续官方资料与小说的补充形成的,加上过去20年来《魔兽争霸》系列与《魔兽世界》对故事细节的不断完善,若是要复述这段历史,琼斯和他的编剧们面临的是带着镣铐跳舞的窘境:原样复述的话,缺少丰满故事脉络的填充细节,同时对不了解游戏故事背景的路人观众来说很不友好;加以改编使之大众化,又可能面临剧情死忠的口诛笔伐。而邓肯·琼斯选择了后者。

  你可以想见,对游戏剧情了然于胸的 lore nerd 们对影片的奇怪“改造”会有多么不满。对改编源素材和从源素材取材重建的剧本来说,修改特定事件的走向与发生方式、修改特定角色的身份或命运、修改特定角色的性格乃至动机,都是常见的做法,但要是这几件事一起发生呢?想象一下,托尼·史塔克成了高大全的美帝良心,美国队长成天和妹子们插科打诨,内战撕X的结局史塔克“良心发现”与队长和解…… 它可能还是那个复仇者分裂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展开和结局的方式,却让“原著党”们一脸懵圈,比《美国队长3》之于《内战》漫画还要离谱。


▲这是你能想到的最完美的兽人在现实的还原

  “原著党能贡献几个票钱,伺候好人民群众就行了。”

  那我们抛开原著党不谈。我们假设《魔兽》电影会拍成一个系列(这简直是一定的),将整个游戏系列的大事件改编搬上银幕。那么这部《魔兽》要做到的是什么?Bingo,世界建构。可你觉得,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设立起一个20余年的庞大游戏系列的世界背景与关键人物的形象,够吗?不排除有顶级编剧能做到,但这是漫威用了整个MCU第一阶段的5部电影(排除《复仇者联盟》的话)才做完的事情,要求邓肯·琼斯在120分钟里干完,太勉为其难了。

  于是我们看到的满眼是编剧在重要事件交待上的无数挣扎,是太多角色与不可缺少的特效场景抢夺上镜时间导致的角色建构形同虚设,诸多事件的来龙去脉留给观众自行想象,要么是在这里那里藏一个暗线留人分析或好当续作的梗,直接导致一些角色的个人动机不清不楚,立场乃至行为的转变莫名其妙,而更糟糕的是在原本已经捉襟见肘的银幕时间里,感情戏还在抢占着原本应该属于大局冲突的宝贵戏份。它毫无疑问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但在这里,成分太浓,辣眼睛。


▲吴彦祖的古尔丹出人意料的出彩

  而习惯了小成本制作的邓肯·琼斯(《月球》500万美元,《源代码》3200万美元),在大场面上看来还需要点适应的时间。影片的动作场面显得……小肚鸡肠?至少和预想中的“史诗对决”差了那么点意思,武术指导的缺乏,则让英雄之间的生死对决缺乏足够的冲击力——要求太高?不指望《指环王》的水平,但拜托不要把 Boss 剧情杀弄到电影里来好不好。

  所以在媒体试映之后,来自影评人铺天盖地的开膛破肚式恶评其实并不偏颇。因为在他们眼中的《魔兽》,和玩家眼中的《魔兽》,压根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一边是游戏玩家看游戏 CG 大合集,一边是被当成“电影”来看待,标准不同,世界不同,鼻子出气的孔,也不同。


▲这可能是Metacritic史上影评人评分和观众评分差异最大的电影了


▲这是烂番茄

寻找背锅侠

  最后一项非常有趣的事情在于,或许你会觉得,《魔兽》电影此时的登场,与《德拉诺之王》末期贫乏的内容和《军团再临》即将发售的时机不无关系,暴雪会期望《魔兽》电影提振一波《魔兽世界》的用户数吗?惊讶的是,暴雪官方对于《魔兽》电影的官方推广出人意料的不温不火,从官方网站,到《魔兽世界》官网,以及官方 Twitter 等社交媒体,除了小规模的造势之外,你几乎感受不到这部电影和暴雪这家公司有什么关系。这种微妙的感觉在本片于国内的宣发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负责本片发行的传奇影业彻底包办了中国地区所有的宣传攻势,你同样看不到负责《魔兽世界》运营的网易有什么表示。


▲上为《魔兽世界》美服官网,下为国服官网,不仔细看你基本看不出《魔兽》电影存在的痕迹

  那当然,你觉得网易会做这个冤大头给腾讯影业投资的本片摇旗呐喊吗?

  唯一的解释,恐怕让人笑不出来。暴雪在本片中扮演的角色很可能仅限于提供IP授权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方向,投资、制作、宣发一手包办给了传奇影业,这也许是个规避投资风险的做法,但看着传奇赚得盆满钵满,不知此时的暴雪作何想法。坊间传闻此前暴雪COO Paul Sams的突然离职,与本片合作合同对暴雪极为不利的种种条款不无关系,如今看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更何况,本片糟糕的影评以及低迷的北美本土票房,最后舆论背锅的,可不见得会是传奇哟。

  但《魔兽》已经注定会是票房乃至观众口碑上的大成功,归根结底,有了钱,才好谈续集。只不过,在传奇和暴雪之间的暗流涌动下,《魔兽》电影的未来究竟在哪里,目前来说,先打个问号。

 

| (111) 赞(41)
digmouse 特约作者

虽然有全平台主机,但却是编辑部的PC以及Steam专家,心目中最强的游戏是《质量效应2》。手机里除了猫的照片就没有别的了。

关注

评论(111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