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佬讲古:不为人知的第四世代前哨战

作者 80后写稿佬   编辑 政宗   2017-08-24 09:54:48

在任天堂的SFC登场之前,Hudson和世嘉之间的斗法同样值得一书。

前情提要

  在经历前两个世代的混战之后,任天堂凭借 FC/NES 的强势表现成为第三世代无可争议的王者。不过其他厂商也并未放弃努力,尤其是世嘉的出现为这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也让另一家业界的中流砥柱蠢蠢欲动。

写稿佬讲古系列

■ Vol.1 拉尔夫·贝尔与史上第一台主机“奥德赛”的故事

■ Vol.2 雅达利的崛起和第一场主机战争

■ Vol.3 第一个王朝和第一家第三方的诞生

■ Vol.4 记主机游戏史上最疯狂的那一年

■ Vol.5 任天堂和雅达利的“无仁义之战”

■ Vol.6 “让任天堂不舒服” —— 世嘉的崛起之道


  从1972年米罗华奥德赛问世算起,家用游戏机产业经历了15年的发展,已然经历了三个世代。当中有过先驱也有过后来居上者,有过不可一世的霸主也有过高峰坠落的豪杰,有过疯狂发展也有过恐怖灾难。在1987年,也就是距今恰好30年前,主机大战终于进入了第四世代。

  许多人都认为第四世代的主线便是任天堂 SFC 和世嘉 Mega Drive(下文简称“MD”)之间的巅峰之战,但其实在整个第四世代主机之争中,有一款游戏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它不但在日本地区冲破了任天堂的钳制,甚至在总销量上压倒了世嘉 MD,凭借着诸多的创新技术和特性,在整个游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就是 Hudson 和 NEC 联合开发的新主机 PC Engine,简称“PC-E”。这台主机的美版名为“TurboGrafx-16”,简称“TG16”。


  尽管任天堂的SFC/SNES 在第四世代依旧保持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在其面世之前,PC-E/TG16 与世嘉 MD/Genesis 之间的对抗,才是第四世代早期的看点。尽管他们都没有赢得最终的胜利,但这场三方混战之前的前哨战,同样也是智计百出、精彩纷呈。 


PC-E 横空出世

  任天堂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但引领全球游戏业走出“雅达利大崩溃”的阴影,甚至还走向了比昔日更为辉煌的局面,繁荣的市场吸引了不少厂商蠢蠢欲动。1987到1990年间,其实还有6款第三世代主机发售,这些厂商中既有渊源颇深的雅达利和 Commodore(他们之间的故事详见“写稿佬讲古”专栏对第三世代的讲述),也有来自美国、英国甚至香港的不知名厂商。尽管他们绞尽脑汁搜奇抉怪,比如说有把录像带作为游戏载体的,需要配合录像机才能玩游戏,又比如把操作器设计成吊杆样子的,但大抵都逃不过炮灰的命运。

  而在任天堂牢牢把控的日本市场,其实也不乏野心者。世嘉和 Epoach 便是其中的先行者,但都不甚成功,之后便轮到了 Hudson 登场。

  说到 Hudson 投身到游戏硬件产业的契机,其实也和任天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天堂的强权高压使其获得了市场的绝对主导权,但反抗也随之而来:任天堂在 FC 磁碟机上推行的权利金制度激起了两家元老南门宫和 Hudson 的反感,他们也是体量最大的第三方厂商;另一方面,Hudson 设计了更为先进的图像处理芯片,但当他们想要将此项技术出售给任天堂的时候,却被任天堂拒绝。

说起Hudson,最著名的IP莫过于《炸弹人》了,图为PC-E版《炸弹人》的封面

  不甘心让自家设计白白浪费的 Hudson 决定自主研发主机,正式与任天堂决裂。次世代的剧情便是从此展开,这将是个不屈者逆袭反抗的励志故事。

  当时任天堂在游戏业内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就连财雄势大的世嘉也无法撼动其地位。反观 Hudson 这家由工藤裕司和工藤浩两兄弟创立的企业,尽管是日本最早参与 PC 和家用机游戏开发的第三方厂商之一,并且拥有不错的图形芯片技术,但对于几无整机硬件开发基础的他们而言,开发新主机是一项极为繁重且“烧钱”的工作:独立开发所需长达数年的周期,不断试错的过程和根据市场大环境的调整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经济负担。而急于从任天堂的阴影中脱离的 Hudson 并没有这样的空间,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外部硬件开发者来建立良好的开发基础,以及提供更多的资金。

  Hudson 曾经联系过南梦宫,希望携手开发新的主机以对抗任天堂。但一向睿智果敢的南梦宫领导者中村雅哉却在此时犹豫不决。这时的南梦宫在街机业务上受到了世嘉和科乐美等厂商的强力挑战,他们不想在得罪任天堂之余还把战线拉得太长,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尽管无意参与新主机的开发,中村雅哉还是同意在 Hudson 新主机发售时为其提供软件上的支持。

  Hudson 不得不另觅合适的对象,幸运的是真命天子很快便出现,那便是 NEC。

  凭借着为 NEC 的个人电脑 PC-8801 开发游戏的契机,Hudson 与 NEC 建立了良好的默契和互信。当然,促成 Hudson 另眼相待的主因,是 NEC 当时在 PC 产业上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号召力。

  上世纪80年代,电脑操作系统并不像现在高度统一,而是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IBM PC 及其搭配的 MS-DOS 操作系统风靡全球,但在全球另一大经济体日本市场却是无从下手,原因是 MS-DOS 操作系统无法显示日文字符。

  因此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也就是日本泡沫经济最巅峰的时期,NEC 的 PC-8801 和后续机型 PC-9801 凭借着出类拔萃的性能,基本上垄断着日本微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超过60%。这让 NEC 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举足轻重的 PC 产业的巨头。

PC-9801

  NEC 在制霸日本 PC 市场后,将目光投向蒸蒸日上的家用机产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他们也努力物色家用游戏产业的企业,在多个潜在合作者中,NEC 也发现最有可能协助他们实现雄心的便是既有技术又有资源的 Hudson。

  两者之间可谓天作之合,无需过多的磨合便取得了共识。由于 NEC 的“PC”系列已经深入民心,同时两家厂商都希望制作如引擎般性能强大的主机,“PC Engine”这个名字应运而生。

  PC-E 最引以为傲的是它的工业设计,无论是 Hudson 还是 NEC,他们都希望设计一款最有吸引力的主机。

  “上世代游戏机看上去更像是个玩具,所以他们想要创造一台线条流畅而且功能强大的主机,”前Hudson美国分部总裁约翰·格林尼如是说。

  PC-E 是史上最纤细的家用主机,如果只算主流机型的话甚至没有之一。它的尺寸仅为135×130×35毫米,大约一个成年男子巴掌的大小,却能提供远胜当时市面上任何主机的性能和画面体验。

PC-E和NES卡带体积不相上下

  这种优异的性能源于 PC-E 使用了三芯片结构设计:在 FC 同源的8位处理器 MOS Technology 65C02 基础上加以改进,使新芯片在某些情况下从第三世代主流的 1.79MHz 的主频飙升至 7.16MHz,是世嘉 MS(当时性能最强主机)的两倍。

  Hudson 专属设计的16位元图像处理器 HUc6270、专属设计的影片编码芯片 Huc6260,使 PC-E 拥有512色的调色板,并且支持同屏482色显示,这比起同时期的主机画面都要出色太多。再加上只有信用卡大小的特制游戏卡 Hucards,PC-E 核心硬件阵容可以说是相当强大。

  尽管 PC-E 依旧使用8位的处理器,但是在性能上和其他配置上都达到了16位水平,应该称呼其为“准16位主机”更为准确。由这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主机拉开第四世代主机之争的帷幕可以说是最合适不过。

| (52) 赞(182)
80后写稿佬 特约作者

关注

评论(52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