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竞速7

Forza Motorsport 7

GT赛车 Sport

Gran Turismo Sport

马里奥赛车8

Mario Kart 8

有钱能使鬼推磨?说说游戏公司与车厂的那些事儿

作者 暴雪Boy_神焰   编辑 lv6   2017-11-03 21:44:42

游戏厂商为了满足一众“键盘车神”的需求究竟有多么努力你知道么?

      古人有云:“香车宝马”,特指那些奢华考究的车骑。进入工业时代后,汽车逐步成为人们的主流代步工具,对应的,人们对速度与激情的追求便寄托在那些外形炫酷拉风的超跑豪车上。

      然而无论是放古代还是搁现在,能站在社会巅峰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故而顶级豪车对绝大多数老司机而言,更多时候只是一个欲望与诱惑的象征。

      所以要感谢第九艺术,感谢形形色色的赛车游戏,让我等凡辈也有了同名车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没错,如今无论是偏街机风格的赛车游戏(好比EA家的年货《极品飞车》系列),还是强调拟真体验的“汽车模拟器”类游戏(代表如《GT赛车》系列和《极限竞速》系列),其制作者都喜欢拿游戏里收录的真实车辆品牌作核心卖点,以微软在今年10月初推出的《极限竞速7》为例,该作号称收录多达700种车辆,PS3时代的《GT赛车6》收录车辆种类更达到了惊人的1226种。

      当然啰,这些“虚拟”车辆所对应的生产商可不会随随便便就允许其名下的得意造物出现在电子游戏中,收点授权费什么的自然是必须的,但要说真正的关键点在于,很多时候还不光是钱的问题。

想要名车就交钱 

      据资料显示,首款得到现实汽车品牌授权的赛车游戏可能是问世于1976年的街机游戏《Datsun 280ZZZap》,其开发商为美国的老牌游戏厂商Midway Games。

      《Datsun 280ZZZap》这款游戏顾名思义,是一款立意尼桑,哦不,日产Datsun 280Z跑车的赛车游戏。且说Datsun 280Z跑车是日产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的一款运动型跑车,别号“淑女280Z”,因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博世燃油喷射系统,外加优雅的外形,曾一度红遍全球,而游戏很显然就是相中了这款车在当时的话题性,至于笔者这么讲的证据嘛……嗯,该怎么形容这款游戏好呢?其实它也就标题和封面确实能同淑女280Z跑车扯上一点关系而已……

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街机大厂Midway发行的竞速游戏280ZZZap(又名午夜车手)的宣传海报

      下面这张图片是280ZZZap的实际游戏效果,其实只有屏幕里面的黑白部分才是“本体”,那么问题来了:你能看得出游戏里你驾驶的是一辆Datsun 280Z么?反正我不能……

      随着游戏制作技术日新月异,于游戏里精细展现赛车的外观等细节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引入现实汽车品牌便开始成为了一种新潮流。以EA名下的《极品飞车》系列游戏为例,第一代《极品飞车》问世于1994年,当时它就收录了马自达RX7、保时捷911(993)、道奇蝰蛇RTRT/10 (SR I)以及法拉利512TR等豪车,该作的封面主角就是一辆疾驰中的法拉利512TR。

      到了2000年,EA更是成功拿下了保时捷的独家授权,也多亏当时的保时捷丝毫没有意识到电子游戏产业的发展趋势,居然一口气让EA垄断了前者麾下跑车在电子游戏里的出场权长达17年之久,而这也直接导致其他游戏厂商除非掏腰包向EA买第三方授权,否则游戏里就不能出现保时捷品牌的汽车,就连索尼家《GT赛车》系列和微软家《极限竞速》系列也拿EA的霸王条款没办法,只能通过保时捷的合作改装厂RUF以“曲线救国”的形式获得授权。

17年前的保时捷显然没有意识到游戏产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当然,EA也并不是总能要到国际一线车厂的品牌授权,被豪车大厂“报以冷眼”是家常便饭,比如打《极品飞车:地下狂飙》开始,法拉利系的豪车就开始在《极品飞车》系列里缺席,直到《极品飞车:变速》时法拉利才以DLC的形式短暂回归。

      之后法拉利再度现身《极品飞车》系列作品是在《极品飞车:宿敌》中,为此EA还特意让法拉利F12berlinetta同柯尼塞格Agera并列成了游戏封面代言车。至于为何法拉利同EA的《极品飞车》系列形成了这般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坊间曾有多种传闻,其中一种说法就是当年法拉利同世嘉签订了独占授权……没错,你EA也想不到会有“现世报”啊啊啊!

《极品飞车:宿敌》封面上的法拉利与柯尼塞格

钱不是万能的

      那么游戏厂商究竟是如何获得车厂授权的呢?

      这个问题很有水平。首先,如笔者在文章开头所言,游戏厂商必须乖乖给车厂“上贡”一笔不菲的授权金,这几乎是免不了的。但如果你认为付过钱后就能“为所欲为”,很抱歉,那只能说你太天真,可别忘了,汽车界的豪门贵族可个个都是不差钱的主儿。

      通常车厂的品牌授权管理部门接到了游戏制作者的商业授权申请后,会专门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就自家车辆在对应游戏里的使用状况做审核,比如自家车辆在游戏里做何种用途、出现场合与登场方式等,而如果这些车辆将会同竞品一道出现在拟真类的赛车游戏里,车厂还会要求游戏制作者在数值等方面能尽可能真实地还原该汽车的实际性能。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车厂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自家的车辆在游戏里有外观损毁或是出现过于夸张的翻车,这主要是考虑到上述情形会对其的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福特的品牌授权经理Mark Bentley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福特不想在希望得到品牌授权的电子游戏里看到翻车与车辆着火,也不允许有驾车碾压动物以及撞人的内容,故而福特对《火爆狂飙》系列以及《GTA》系列游戏直接下达了封杀令。

      当然,反过来像《GTA》系列这类把汽车当作“欲望发泄道具"的游戏其实也不大看重品牌授权,真要在游戏里呈现一款在现实中颇具人气的车型,就直接走“致敬”的方式,比如《GTA》系列游戏里有一款名为“种马”(Stallion)的车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R星在恶搞现实中的福特野马。

野马和种马,只差一个字

      然而,受到车厂“不准损毁和翻车”这则不成文的规定所掣肘的可不仅仅是《火爆狂飙》这类以破坏汽车为核心乐趣点的游戏,很多正儿八经的拟真类赛车游戏也连带遭了殃,比如一直自诩为“真实赛车模拟器”的《GT赛车》系列,就因为迫于汽车厂商的压力,直到《GT赛车5》时才加入了车体损坏效果。反倒是以“《GT赛车》杀手”身份而诞生的《极限竞速》系列,打初代作起便引入了车损,该系列游戏里车辆会因为遭受撞击而于外观和驾驶性能上出现显著的改变,比如车窗会变成碎片,尾翼掉落等。

      当然啰,微软Turn 10工作室之所以能在《极限竞速》系列里做到这点,还多亏了微软有一支超强大的公关团队说动车厂“松手”,实际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极限竞速》系列的主创Dan Greenawalt都为《极限竞速》系列能抢先于《GT赛车》系列一步引入了车损系统而颇感自豪和得意。

      不过就算获得了授权,也不意味着游戏制作者的工作会因此而变得轻松,比如《极限竞速》里那些让人流口水的高精度车模,背后是开发者Turn 10工作室的巨大投入:为保证游戏里出现的车辆从里到外都有着令人信服的逼真细节,Turn 10得先到车厂索取对应汽车的CAD资料图,再拍摄大量的高精度照片做参考,然后才能开始建模工作,所以把这些名车“带入”游戏里绝对不是啥轻松的活。

      以《极限竞速3》为例,据Turn 10透露,光为了做好《极限竞速3》里400辆车的内饰,微软就烧掉了近200万美金。另外,为还原真车在游戏里的物理表现,制作人员收集了几TB的赛车性能数据(诸如底盘强度、轮胎摩擦系数等),平均每辆车对应约10GB的数据,而收集工作的总工时达到了惊人的3.9万小时。《GT赛车》系列主创山内一典也曾对游戏媒体表示,《GT赛车Sport》里的一个高精度车模,至少要耗费掉公司6个月的时间来打造。

      话说回来,国外的汽车厂商对待品牌授权这事向来很谨慎,受到这帮老爷们“刻意刁难”的也绝非游戏公司,想当年迈克尔·贝拍《变形金刚》电影第一部时,本想让汽车人统统化身法拉利、保时捷等顶级豪车,结果一众老牌车厂纷纷表示不愿意让麾下的名车介入任何形式的战争,哪怕是玩具也不行。碰了一鼻子灰的贝导也不忘在电影借主角山姆的爹调侃一番,证据就是老爹带山姆去买车时特意说了一句:“你不会真的以为我会给你买法拉利吧?”

另一种双赢

      如前所述,游戏厂商若想让法拉利系、保时捷系豪车名正言顺地出现自家的游戏里,得向汽车厂商支付授权费,并且此过程中,车厂基本说啥就是啥,而游戏厂商却不能忤逆。换言之,在这场商业交易里,游戏厂商不仅要花钱,还得扮孙子受气。

      有道是风水轮流转,随着电子游戏逐渐成为年轻一族的主流娱乐方式,事情总算迎来了微妙的变化:很多车厂开始把游戏作为宣传麾下汽车产品的重要手段,亦即类似于影视作品里的付费植入广告宣传。别忘了,游戏里的豪车不仅仅能让人看见,还能让人“身临其境”地体验一番,特别是以《GT赛车》系列和《极限竞速》系列为代表的拟真系赛车游戏,配上方向盘等赛车游戏专用外设后给人的驾驶体验已经接近真车。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考量,车厂同游戏厂商之间在合作的地位也开始逐渐趋于平等。

      举个简单例子,大家都知道保时捷于不久前对外公布了911 GT2 RS跑车,其首次对外亮相并不是通过车展,而是E3 2017的微软《极限竞速7》游戏展台。实际上,保时捷911 GT2 RS还是《极限竞速7》的封面跑车,可见保时捷对电子游戏的认可。

      《极限竞速》系列主创Greenawalt认为,如今车厂和游戏开发者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过去,游戏开发者为了获得车厂的品牌授权,得向车厂支付授权费,并忍受车厂一方的高高在上,如今车厂已经开始思考“让人们在电视上看到汽车的广告,还是让他们花一个小时在游戏里体验下开车的感觉”。

      另一个典范是索尼出品的《GT赛车》系列,后者截止2017年3月在全球已经售出将近7690万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影响力,而这自然也吸引了诸多汽车厂商的密切关注。通用和宝马都先后让自己最新款的跑车出现在了《GT赛车》系列游戏里,并积极配合山内一典为游戏策划的概念车设计活动,大众和日产为了感谢《GT赛车》为自家汽车品牌的推广效应,甚至赠送了山内一典以自家的豪车……

      要说对《GT赛车》系列最为重视的当属日产,自《GT赛车5》开始,日产联合索尼开办了著名的“GT学院”(GT Academy),后者定期通过线上比赛从全球玩家中公开选拔优秀者,然后赞助他们到英国银石赛道的赛车训练营里接受专业的真实赛车驾驶训练,学成出师者会获得国际赛车驾照认证,正式开启职业赛车手生涯。

      《GT赛车Sport》发售前,日产还特意改装了一辆GT-R/C赛车,然后让昔日的“GT学院”毕业生、红牛车队的车手Jann Mardenborough使用PS4手柄遥控驾驶,为全球玩家展示了赛车竞速的魅力。

红牛车队的车手Jann Mardenborough也曾是GT学院的一名玩家

      类似的“跨界合作”例子还有不少,如任天堂的《马里奥赛车8》同奔驰之间的“联动”。在2014年,任天堂和奔驰日本联合宣布,将会以DLC的形式让奔驰GLA级、奔驰300 SL Roadster以及W25 Silver Arrow等奔驰车成为马里奥、路易等人的座驾,同期奔驰也开设了《马里奥》系列游戏主题的汽车展台;另一方面,这也是《马里奥赛车》系列游戏首度引入现实存在的汽车品牌,堪称双赢。

      若要说游戏厂商同车厂之间的“1+1>2”最佳典范案例,当属才发售不久的《GT赛车Sport》,开发商Polyphony Digital打一开始就同国际汽联FIA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玩家可以通过参与《GT赛车Sport》的在线比赛获得FIA麾下组织认证颁发的电子赛车执照(已覆盖多国,甚至包括中国大陆),甚至是代表国家和特定汽车厂商参加官方的在线虚拟锦标赛——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被视作“GT学院”理念的全面进化。

      反过来,FIA及隶属于FIA联盟的车厂(如前文提到的法拉利、保时捷等)也能借《GT赛车Sport》将自己的影响力推到全新的高度,并借此挖掘并培育新生代的赛车手。如今,汽车相关文化特别是赛车运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此时FIA选择牵手《GT赛车Sport》,看似“纡尊降贵”,实则是做了一笔相当精明而划算的买卖。

      当然,Polyphony Digital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GT赛车Sport》中也有多个方面的体现:为避免出现成绩作假的情况,游戏只有在全程联网时才能存档,而几乎没有玩家喜欢在传统单机游戏里享受这种“特殊照顾”;其次,有别于《GT赛车》系列的前几作,《GT赛车Sport》几乎完全是顺应竞技比赛的主题,相当强调拟真,这也无可避免地对游戏的整体娱乐性造成了不小影响。话说回来,这也是山内一典的无奈之举——总不能鼓励赛车手在现实中用手柄来开车吧?

      实际上,就目前玩家和媒体对游戏的反馈来看,上述因素均对《GT赛车Sport》的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GT赛车Sport》的首届官方在线虚拟锦标赛即将召开,能否借此上演一出人气指数的逆袭,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为了《GT赛车Sport》,Polyphony Digital甚至联合丰田设计打造了专用的电竞比赛虚拟驾驶舱

尾声

      您瞧,游戏厂商为了满足一众“键盘车神”的需求,竟然花费了这么的精力与心思,竟然有这么努力,还在抱怨微交易和付费DLC以及开箱子是“歪风邪气”的你,当真好意思么?

      嗯,至少厚脸皮的笔者依旧觉得氪金和无节操DLC圈钱是游戏行业里的万恶之源~

| (29) 赞(42)
暴雪Boy_神焰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9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