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社和他们的骨气(上):原创动画的坚持

作者 一山同学   编辑 EK   2018-05-17 09:30:00

风格独特的骨头社,做出了许多只有他们能做的原创动画。

  Bones,这家被国内动画粉丝亲切地叫成“骨头社”的动画制作公司,在今年四月前后一共推出了三部动画,分别是与Netflix合作的《A.I.C.O. 化身》、樋口真嗣和冈田麿里一同创作《桧曾根与玛索丹》和漫画改编的《我的英雄学院》。在动画产量上,“骨头社”只能算是中游水平,但放眼日本动画公司内,骨头社的风格特征还是十分明显的——一个是坚持原创,一个是打戏的作画非常出众。

充满童趣的原创动画《桧曾根与玛索丹》

  关于“骨头社”这两大特点,我也将分为两篇文章,分别介绍骨头社的原创动画和其改编动画。当然,骨头社的作品无论是原创作品还是改编作品,打戏都是非常出色的。关于原创篇,我会着重以原创阵容和故事进行讲述;而在改编篇,我会着重讲下骨头社的“打”。

  首先,我们从骨头社的原创作品开始讲起。


连载导读


有骨气的原创动画大厂

我用一只眼睛凝视昨天,一只眼睛遥望明天。

——《星际牛仔》

  如果要说骨头社的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比《机动战士高达》更早的作品,1977年播出的《超电磁侠波鲁吉斯V》。骨头社的前身正是创造出了《圣战士丹拜因》《重战机L-GAIM》《高达Z》《高达ZZ》和《魔神英雄传》等超级名作的日升二组。骨头社创始人和现任社长南雅彦在《机动武斗传G高达》的制作中担任制作人,这个职位也延续到了1998年的《星际牛仔》。

在《高达》所有动画中都特立独行的《高达G》正是出自日升二组之手

  《星际牛仔》诞生于1998年,我更愿意叫那个时间为“后EVA时代”。在《新世纪福音战士》这个旷古烁今的作品后,日本动画进入了创作高峰,有特色的动画作品百花齐放,其中的佼佼者就是《星际牛仔》。

  这部动画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人、一个大叔、一个女人、一个小屁孩和一只柯基在太空遨游所经历的奇闻异事。菅野洋子的爵士乐配合上浩瀚的宇宙,无不透露出一股别样的格调。动画制作非常精良,经典台词一抓一大把,更重要是它所讲述有韵味的单元剧故事几乎各个经典。本作也取得了相当高的商业成就,卷均6万5的销量放眼整个日本动画都是佼佼者。

《星际牛仔》剧中的主角团队

  这部作品的内核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独立出来的骨头社对原创动画的创作理念——要卖力地作画、要有格调、要有情怀,还要不妥协,就像社长南雅彦关于“BONES”这个公司名字的解释一样——“要做有骨气的动画”。

《星际牛仔》出色的动作作画

  创作《星际牛仔》的这群动画师成为了骨头社最初的创业团队:制作人南雅彦、作画监督逢坂浩司和川元利浩从日升出来成立了骨头社;作品的作画核心“国宝”中村丰成为了骨头社现如今的招牌人物;伊藤嘉之、入江泰浩、大冢健等原画也保持着骨头社深入合作的状态,成为骨头社不少动画的中坚力量。

动画《白箱》neta的南雅彦社长

  在《星际牛仔》播出的16年后,南雅彦又找到了《星际牛仔》的监督渡边信一郎,一起又做出一部依旧有关宇宙、太空飞船和玩世不恭的赏金猎人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太空丹迪》。在《太空丹迪》播放的时候,有不少人把它当做《星际牛仔》的精神续作来看,不过就当时的反应来看,那些观众是失望的。

  与《星际牛仔》相对整体的剧情而言,《太空丹迪》的故事和风格更为“实验性”——每一话一个独立的监督、每一话一个完全独立的故事、每一话不同的作画风格。除了几个主要角色,你几乎看不到每一话之间的联系。

  而类似于平行世界的“单元剧”,正是整个动画最为特别之处。就像人们想象中的宇宙一样,它的未知、它的多样给了作品极大的创作空间。第一话开场的生物链一样的“大鱼吃小鱼”、拉面回的独特拉面、汤浅政明和大平晋也非常风格化的“流体作画”、捏他《高达V》反派的机器人设计,和那些在观众心中荡起些许温存的浪漫故事,构成了区别于其他太空故事的另类体验。

  这部作品在阵容上也当属日本动画“老害”大集合,很多日本动画界有头有脸的原画师都通过渡边监督和南雅彦社长的人脉在本作发挥了一技之长,像“师匠”本田雄在第五话“出外靠朋友,宇宙皆有情”的出色作画(小女孩哭戏)博得了满堂喝彩,可谓是另一个“日本动画人博览会”(注:庵野秀明创立的KHARA所推出的动画企划)。

《太空丹迪》中大平晋也所负责的流体作画

  如果硬要从《星际牛仔》和《太空丹迪》找到共同点的话,那就是浪漫到死的文艺气质和动画人对动画深切的爱。而这些也是骨头社原创动画的特点——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浪漫。国内网友更是把这个特点概括成一个字——“浪”。

  从《东京地震8.0》,到《黑之契约者》系列和《无皇刃谭》,骨头社的原创动画们无不透露出一股“浪”的气质。

  它就像一个玩世不恭的中年男人,吊儿郎当地叼着一颗烟,为你讲述着他所经历的故事。至于这些故事,是他随口编造的也好,是他亲身经历的也罢,当他一开口,这些琐事根本无需纠结。毕竟“有趣”,就够了。

骨头社的特质真的很像这个男人

  这些原创作品,有些在商业上经历了相当大的失败,甚至有网友开起了跟索尼一样“骨头社今天倒闭了吗”的玩笑。但骨头社依旧像块难啃的骨头一样,始终坚持着“浪”,始终坚持着他们所认定的“骨气”。

  我也想,这也是“骨头社”之所以叫“Bones”的原因吧。

| (85) 赞(182)
一山同学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85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