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

关注:183

帖子:436

《最后生还者 第二部》是顽皮狗旗下动作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的续作,前作的主角艾莉与乔尔依旧会登场,游戏的主题将从第一部的“爱”改变成“恨”,玩家可在游戏中操纵19岁的艾莉进行冒险。游戏中的互动要素和剧情演出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玩家操作角色所作出的行为会非常自然流畅,和演出毫无隔阂,甚至可以说游戏互动内容本身就构成了演出。

前往资料卡 前往俱乐部
pjykman 世纪末霸者前辈 2020-07-01 20:34:27 关注
最会生还者 第二幕

【剧透】通关《最后生还者 第二幕》的一些感受

本文系用户投稿,不代表游戏时光观点

  在思考“我要做什么”之前,我又做了什么呢?

  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以及迷茫和空洞,是通关游戏后的我的状态,就和瘫坐在海边的艾莉差不多。

  如果要给这游戏一个“之最”的话,《最后生还者 第二幕》是我玩过最不快的游戏,纯粹到极致的负面,没有丝毫余地。

  尤其是看了导演和编剧的采访,我完全明白他们想传达的玩家的东西,但顽皮狗偏偏选择了一种危险到冒犯的方式去叙述,以至于一切看起来都是编剧的臆想和一厢情愿。

  老乔的死从来不是问题,整个游戏都是以老父亲的死亡为驱动才成立的。想象一下“叙事”和“gameplay”两个圆圈重叠在一起的画面,对《最后生还者》这个游戏来说,你基本可以把重叠以外的部分忽略不计,因为其实在过于寡淡,而让这个 IP 留名垂青史的是其中重合的无法用其它媒介展现的那部分。以老乔作薪柴,开篇三小时就将玩家的怒火推向极致,唯一的解释就是编剧有着极大的信心,自信到让游戏史上最受人喜爱角色之一暴毙在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手上。

  然后事态就失控了。

  开篇几乎没有进一步成长塑造的艾莉,和热衷滥交的哈草战士,就这么一路骑着马,有说有笑地踏上了旅途,仿佛阴暗的地下室的阴霾在两人的欢声笑语中已然到了九霄云外。偏偏如此出戏的一段碰上了流程里唯一的开放式关卡。同样是在音像店,四年前的艾莉,对旧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然而现在,那个和她聊老电影,听她讲冷笑话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了。落差刺激着你,仇恨驱使着你,怒火却无从宣泄。如果能有不让导演剪辑版,我希望重新编排这段流程。仅仅因为故事对玩家情绪曲线的失控,让关卡设计师的精妙的设计付诸东流,实在让人惋惜。

  官方的各式预告与访谈都在反复强调“复仇”这个概念,理所当然的,艾莉必将化身恶魔。而在三天的流程里,艾莉仅仅被塑造成一个自私的冷血杀手。尤其是在得知蒂娜怀孕以及和杰西分道扬镳的两场戏,西雅图那暴雨淋漓般的压抑甚至让屏幕外的我都陷入了不断地自我怀疑与厌恶之中。和埃比的流程相比,艾莉的部分因为扩张的关卡规模和资源溢出显得拖沓,重复的收集也有损游戏的体验。不断地手刃敌人,比起麻木,更多的是迷茫。寻回汤米时,我只想回家。

  埃比的登场是突然的,角色切换更是让人错愕。在你操控着艾莉,以为自己快要走到路途的终点,却发现自己回到了圆环的起点。当我真正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闪回,且埃比将有一段完整流程时,我就已经跳脱出角色甚至是玩家,准备以一个第三者视角去看笑话。“你的意图很明显,但你绝无法主观上让我接受,快点,来说服我啊?”

  埃比几乎就是圣人。在这个视角下的她几乎展现了自己所有善良面和复杂的情感。我拒绝认她行为正常性的同时,深深地恨着她,在同样的三天里被迫承受我作为艾莉施加在埃比身上的痛苦。这种纠结、混沌的情绪不断地孕育,在剧场一战中彻底爆发。

  埃比经历的这三天不正是像代《最后生还者》一样么?内心冰冷,拒绝他人的爱,复仇驱使一个同样弱小的女孩成为一个能推 185 磅杠铃的生还者,最终被另一个女孩唤醒,重获生存的意义。艾莉就像痴迷于宝藏的德雷克,丝毫不在意身边人的感受,不断将他们牵扯进复仇的漩涡之中。区别是那个唯一能抹平艾莉伤痛的艾莲娜已经不复于眼前,压倒一切的爱成了脱缰的怒火。

  我猜没人能料到自己要控制埃比去亲手猎杀自己最爱的角色。写到这里时我依旧困惑于自己是否真的带入了埃比这个角色,如果当时的我没有一点代入的话,这一切情感都是不成立的。而当时我感受到的,是胃里不断翻涌的纠结。我多希望此时我控制的是艾莉,这样我就能让怒火将一切压抑和负罪感尽数抛开,手刃眼前的“恶人”。理应完成复仇的埃比却又变回了仇恨的主体,左右互搏间我分不清楚自己究竟谁。剧院和海滩两场战斗,是在我有限的阅历中经历过情绪最复杂的 BOSS 战。我因为数次不忍心连按方块而被击杀。在此前的媒体演示片段中我惊叹于艾莉暗杀敌人时细腻的表情,然而不得不站在受害者的视角观察时,昏暗地下室微弱的灯光映衬下,艾莉的表情是那么丑陋狰狞。一次次按下按键,直到鲜血淌在遍布伤痕的脸庞,我既是施暴者,又承受着暴力的伤痛,扭曲至极。

  为什么不在农场就此打住?若上天再给一个让艾莉与老乔对谈的机会,乔尔绝不愿意看到艾莉为了复仇走到如此境地。但若遵从理性,才是对初代的最大背离,荒谬的程度不亚于为了私情掐灭拯救人类的火种。汤米的转变反倒更让人震撼。失去血亲,失去家庭,失去眼睛,更重要的是艾莉的支持,他将艾莉的犹豫视作背叛,不惜恶语相向,肉体与精神的双重衰老也无法稀释仇恨。两人都被困在地下室中,不见天日。回溯的越多,我越是感觉到蒂娜对故事和艾莉这个角色本身的工具感之浓重,无论是从与梅尔怀孕的对照还是作为艾莉空洞内心的填充物。面对无处逃避和治愈的伤痛,复仇是唯一的解,甚至是乐观的解。

  我不觉得这个结局“圣母”的原因在于——这不可能是什么原谅释然之类的最不可能在这个游戏里体验到的情感。遍体鳞伤的艾莉需要强迫自己回想起鲜血淋漓的乔尔才能激发出战斗的意志,此时她的体内又残存着多少复仇的渴望呢?但我们必须给彼此一个交代。结果上讲,艾莉切断了仇恨的环,如乔尔所希望的一样挥别过去。为此她再也无法握出完美的和弦,失去了与乔尔仅剩的连接。同时作为生还者,重获了继续生存意义。不仅是自我和解,更是用余生,接受乔尔自私沉重的爱。

  实际在通关的前一晚我已经从数倍于点赞的评论数中察觉到了异样,所幸忍住了点开屏幕的欲望,在尽可能少的干扰下通关了游戏。你我相连的今天,逃脱信息的追捕并不现实。这一周时间里我仿佛见证了一场互联网启示录的开端。不论是关于游戏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的缺陷,在一片山呼海啸中瞬时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压倒性的仇恨把手伸向屏幕中未知的某人的脖子。“互联网没有中间地带”,发声无异于主动进入堑壕之中。文艺作品的解读需要的不是定性,更不是对受众的说教,两者只会促成对立。

  我无法想象 Neil 是抱着怎样的心情说出那些让人不悦的话语。创作者的表达自由在一个巨大资金运转的项目中不加约束,膨胀至孤芳自赏,乃至因个人的言行伤害团队和玩家群体,最后只博得了“勇气”这样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的赞誉。媒体的一众好评,玩家间的分裂,Neil 的傲慢,所有游戏内外的争议都将由索尼和团队本身承受,其影响也只有多年后才能显现。

  我为《最后生还者 第二幕》感到惋惜。它很特别,谈不上特别喜欢,但没有那么坏,也做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情感传递。

  现在我更期待多人模式了,希望直连延迟能低点(笑)。

| (12) 赞(12)

评论(12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