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命

Half-Life

反恐精英

Counter-Strike

「WASD」为何就成了“前后左右”的常用配置?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19-01-08 00:00:00

WASD在20年前还没那么普及。

缘起一位电竞选手

  起初,不少老游戏为人们的“自定义按键”提供了思路。比如1994年推出的《网络奇兵》,就是用“正T型”ASDX 进行移动,你或许也听过一款名为《Descent》的作品,玩家在游戏中操控宇宙飞船,利用 AZ 前进后退,QE 对应左右倾斜。在《雷神之锤》中,那些不喜欢使用开镜武器的玩家,也有一部分采用了“ZXC+鼠标右键向前走”的配置。

  WASD 兴起的契机,可能源起于1993年的夏天。名叫方镛钦(Dennis Fong)的美籍华裔少年,在与兄长莱尔(Lyle)对弈的《毁灭战士》比赛中失利。他当时使用的还是全键盘控制,而莱尔却早早用上了“键盘+轨迹球”的组合,这让方镛钦下定决心:自己也得买个鼠标、调整调整键位了。

  他最初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将方向键转化为类似小键盘“8426”的 WAXD 布局。这并非独创,在1976年“柏拉图 IV 型终端”的键盘上,你就能看到 WAXD 上印着几个箭头。而在1981年的 RPG 游戏《巫术》中,开发者也采用了 WAD 的移动设置。几经尝试后,方镛钦最终选择了 WASD 键位,并从玩《毁灭战士》时起就一直沿用。

“柏拉图 IV 型终端”键盘

  一名普通玩家的自我探索显然难以掀起波澜,但自从方镛钦更改键位后,他在《毁灭战士》和《雷神之锤》的比赛中变得无往不胜。1997年,方镛钦以“Thresh”的身份报名参加“雷神之锤全国锦标赛”,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喜提 ID Software 准备的大奖“法拉利328”。而在激动人心的决赛期间,他用电脑打游戏的姿势与现今已别无二致:左手点触 WASD 移动,紧握鼠标的右手调整视角。

  方镛钦打游戏的姿势,和旁边的选手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这位职业选手的名气越变越大,人们惊叹于他灵敏的操作和瞬间反应,社交网络中出现了“寻求 Thresh 键位配置”的声音。从1997年的一篇论坛主题中也能看出端倪,有人发帖询问方镛钦的联系方式,想要了解他《雷神之锤》的配置文件和配套外设。

  “为什么他的转身如此之快?”这可能是所有旁观者的疑问。根据方镛钦的回忆来看,事情最后引起了传奇开发者约翰·卡马克的注意:

  无论我身处何处,即使是和卡马克闲逛 E3 时,都会有随机的陌生人出现,询问我的游戏设置到底是什么。因此,他(卡马克)干脆就在《雷神之锤2》中加入了设置文件「type exec thresh.cfg」。

  我肯定不能把创建 WASD 的功劳放到自己身上。我无意中发现了它,相信其它人开始使用 WASD 也只是建立在「用着舒服」的基础上。WASD 能在一些特定的游戏玩家中普及确实基于我的帮助,特别是那些 FPS 游戏的玩家。

  如果说方镛钦针对 WSAD 的应用,最多只影响了一部分 ID Software 作品的爱好者。那么1998年上市的《半条命》,可能就将这套规则带到了所有的 FPS 游戏、甚至是其他类型的游戏中。当 Valve 借着《雷神之锤》的引擎开发内容时,也引入了 Thresh 的键位配置,并沿用到日后的《军团要塞》《反恐精英》中,这最终成为了 PC 玩家的金科玉律。

《半条命》的操作在我们看来已经相当“标准”


下一页:WASD与ESDF之争

| (126) 赞(271)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126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