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

全面战争:三国

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平台

PC

发售时间

2019-05-23

游戏基因

策略 模拟 益智

象兵与巫术:从《全战三国》谈“南蛮入侵”的刻板印象

作者 果其然   编辑 箱子   2020-09-15 08:39:00

南蛮,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全面战争:三国》最近推出了首个扩展包:南蛮主题的《The Furious Wild》,其中包含四个全新可玩派系、扩展地图等等。

  不过意料之中的是,这个扩展包依然没有、或者说故意没有跳脱出人们对南蛮的刻板印象 —— 群聚在深山老林的蛮人、与神秘自然力量相伴的祭祀,以及会用到老虎、大象作为有生力量的特色兵种。

  具体的游戏体验其实可提的不多,我个人更感兴趣的地方,是这些对南蛮充满幻想、陈词滥调的描述是否真实存在?

  无论是巫术与毒蛊,还是老虎跟象兵。毕竟那片神秘的“南地”,是无数文学作品描写的精彩对象,曾经生活在那里的“蛮人”,是无数游戏当中最为个性的群像。

别笑,你可能也是蛮夷

  南,指南方,不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蛮,指蛮人,并非野蛮之人。

  南的定义,主要取决去你如何定义“中”。“中”在历史上大多是指“中华”,随着“中华”的历史概念不断的扩展,“南”的定义也就不断发生着变化。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南”的定义是三苗、楚、濮、巴等少数民族,他们并非全部生活在当时中国的南部地区,但都被居于中原的诸侯国统治者们视为“居于南之人”。

  而到了三国时期,“南”的定义又变为苗族、彝族、壮族聚居的广西、云南地区,以及如今越南、缅甸的一部分领土。所以“南”一直在变化,“南”的定义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

如果站在夏周时期人们的角度,他们可能会这样区分中国

  至于蛮人,更不能粗暴理解为“野蛮之人”。中国现代历史概念的“蛮人”,特指 4000 至 5000 年前,活跃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与华夏族同样伟大的早期人类部落团体。

  在历次的部落战争中,他们遭到来自华夏族及其联盟部族的数次沉重打击,于是分批次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迁徙,逐渐远离了长期居住的黄河流域,进入崭新的长江流域和其他水系流域。迁徙到南方的一支团体,自然就被后来的华夏族统治者,称为“南蛮人”。

  到了三国时期,“蛮人”的定义就更加广泛,从地域上讲,所有长江流域以南的少数民族,都是“南蛮人“,从人口组成上说,所谓的少数民族其实并不”少数“,因为当中还有很多躲避战乱的汉族百姓和汉族士兵,后两者与当地民族不断杂居,形成了相当复杂的人口组成。于是“南蛮人”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不是少数民族和来自南方的代称,更不是野蛮之人的词缀。

  所以“南蛮”这一概念的文化渊源,深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强烈影响,是文化自大的一种突出表现。这种影响和表现不仅我们曾经有过,其他国家和民族也不少。幕府时期的日本,就把西方文化称作“南蛮文化”,在南宋时期的辽国和金国的统治者眼里,所有汉人都是“南蛮人”。

  于是在实际的生活之中,如果有一小撮儿痴傻之人,因为你是南方人而恶意攻击你是“南蛮子”的时候,你大可以将以上道理一一说给他听,如若他还是一意孤行、装疯卖傻,你大可以淬他一脸唾沫,然后傲娇的重复当年楚王的话:我蛮夷也,爱咋咋地。

神秘而可爱的南方巫术

  南蛮,除了是一种不友好的蔑称之外,更能反映出当时的古人对于陌生之地、陌生之人的恐惧。比如你是个三国时期的背包客,途径益州之后一直向南走,就会发现超市和饭店越来越少、人们的口音越来越五花八门、气候越来越潮湿、植被越来越茂密。那里的蚊子一咬就是老大一个包,那里的蛇颜色艳丽一口就能要你的命。

  在提心吊胆之中,猛地窜出个人来,打扮的是如此怪异,身上的饰物又是如此奇特,你一定会和当年的诸葛亮一样,望着人家矫健的身影,喃喃自语到:阿,阿,阿凡达啊!

《全面战争:三国》里的“南蛮”

  玩笑归玩笑,生动详细的描写,《三国演义》的第 87 回到 91 回更多,即使不看《三国演义》,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未知之地的印象仍是神秘、危险。就像扩展包里,祝融夫人的天火技能以及火神信徒的设定,而拥有自然之力的木鹿大王会定期举行祭祀来和天地沟通,为派系提供额外的优势。

  《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南蛮,不可避免的和自然力量扯上关系,只可惜 CA 并未就这一点进行太细致、写实的刻画,不能说游戏制作者没做好功课,而是这样去做更为有趣、浪漫。这其实也是当时南方之地,特色的文化使然 —— 巫术。

  巫术是一种古人的信仰,信仰的是巫术在举行期间的氛围和举行之后的作用。巫术的本质是激发崇拜心理,为的是满足自身通神的愿望,以及对于所在团体的信赖和美好祝愿。

  巫术的前提是相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有着种种未曾表明的、被忽略的、或者被错误理解的联系,并且相信人世之外还有着更为广阔的未知世界,巫术就是联系以上要素的仪式。因为古人还非常相信,这些联系会反作用于自身,以及整个人类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学教授张紫晨就提到,中国的巫术文化不仅影响宗教和艺术,还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更广泛的联系

  所以巫术不仅是中国有,全世界都有,而且在当时是真实的想象。尽管巫术早已被证明是封建迷信,鲜有科学根据可言,但在古代,巫术接近科学,况且当时流行于南方各地的巫术大多没有强烈的功利意味,更像是一种被系统化的祝福仪式,一种形式化的心理治疗和自我暗示。这么一想,游戏中能够增强士兵的作战能力倒也说得通了。

  比如《左传》《诗经》和《楚辞》中就大量记载了有关巫术的种种,又比如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巫师,是要经过选拔、培训,才能上岗就业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公务员。所以要在当时,你要是敢冲着巫师大喊大叫,大言不惭对人家说:就这?估计巫师会飞快的冲你走来,然后噗噗冲着你就是两刀子 —— 你的自行车胎就没气了。

  至于为什么“南蛮之地,巫风大兴”,或者“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大概是因为中原地区的儒家,带领中原的世人走向了“入世”的理性世界,而道家则使中原的人们,还具备了“旷达”的生命眼光,在“入世”和“旷达”之间,自然需要巫术的“神秘和浪漫“去填满。

  再者,那时的中原统治者毕竟鞭长莫及,无法将中原文化完美同步于南方各地,于是作为“原有记忆”的巫术就被保存了下来,并且在那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傩面具虽然来自汉族民俗,但看上去也有“南蛮”色彩

  有多长足呢?人家南方之地的巫术,不光“驱鬼”,而且”事鬼“。

  和中原地区的巫术一样,南方之地对鬼鬼神神的都同样敬重,不过除了敬重之外,南方之地对于处理鬼神的关系,显得更加亲密,更有”和鬼神交朋友“的愿望。比如在《九歌》当中,就有很多描写这种和鬼神若即若离,想要亲近心态的诗句,从当时的南方视角来说,鬼神绝不是中原地区的”敬而远之“,而是“近而亲之”。

  这一特点,在举行巫术的仪式上就能看得出来,中原之地的仪式总是毕恭毕敬、规则繁琐,而南方之地则载歌载舞,异常活泼。三国时期,云南的哈尼族部落有人死去之后,会由巫师“白玛”主持丧仪,棺材埋葬时,送葬的人都跳“乐作舞”,以示对于死神的亲近以及想要通过亲近的关系,将逝者引入更为美好的另一世界。

  要是在中原地区你敢跳抬棺舞或在人家坟头蹦迪,估计你会被拉去陪葬……也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与鬼神的亲近中,南方巫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云南花秧箩,一种常见于节庆、舞蹈的装饰品

  有多发展呢?南方之地的巫术仪式,在三国时期已经成了当地的一种日常活动,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有人患病,大家会举行巫术仪式,名曰“药鬼”,有人出生,会举行巫术仪式,名曰“家鬼”,青年们要脱单,男女女女会跳进河里,拨水嘻嘻,兴致来了,还会干羞羞的事情,名曰“艺鬼“。

  有关这点,《三国演义》曾经行过详细的描述:“有女长成,却于溪中沐浴,男女自相混淆,任其自配,父母不禁,名为艺” —— 什么叫艺术啊?什么叫发展啊(战术后仰)?

  南方之地对于巫术日常化、浪漫化的改造,也深深影响到了中原之地,虽然在政治典章之中,对于巫术依然是敬重异常或者有着一丢丢的排斥,但在艺术领域,巫术的浪漫和神秘,早已让无数中原文人倾倒。依然是《三国演义》,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左慈,这两个人物在艺术塑造手法上,都有着浓厚的“南方巫风”气质。

  诸葛亮借东风已经耳熟能详了,他的“借北斗七星灯续命“更具神秘色彩,不过个人觉得,续命只是障眼法,识人才是真正目的,一是让司马懿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二是揪出魏延这个脑有反骨的二五仔。

  正如《封神榜》里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一样,“七星续命灯”在现实中也有文化源头,中国古人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的理念,人的生死传说是由南斗与北斗同时控制的,所以出现了北斗的信仰,进而才产生了“北斗七星续命灯”的浪漫典故,是不是有点儿《北斗神拳》的感觉?

  而左慈在巫术方面的造诣则更胜一筹,大变活鱼对他来讲只是雕虫小技,变出 300 个无头的自己,要杀死曹操才是牛逼。我想当时的曹操一定是非常崩溃的,因为他没看过《黑客帝国》,更没见过那个会不断复制自己的史密斯。

  那么说了半天巫术,南方之地到底把巫术运用到了战争之中没有?或者说,南方之地的战力究竟几何?


下一页:更多内容

| (25) 赞(69)
果其然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5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