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独特的设计,引领了一段高达模型的潮流

作者 一山同学   编辑 EK   2021-02-14 09:00:00

他对所有高达模型玩家来说都很熟悉。

作为玩具设计师的Ka

  在《V高达》时期,作为机设的角木肇就参与了玩具的制作,但真正让他投入到 Gunpla 具体的设计制作的,是有着巨大生命力、堪称高达系列的摇钱树的 HGUC 系列。

角木肇的模型设计稿

  在 HGUC 最开始,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大量的设计都有角木肇参与。只不过由于 HGUC 的整体性,并没有突出角木肇的个人特色与标识,角木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师,仅此而已。

  而到了 MG 这边,随着《高达前哨战》的机体加入,尤其是即便在通货膨胀尚未如此严重的当年,角木肇修正的 MG Ex-S 高达 10000 日元的价格也足够震撼了。只不过与 HGUC 一样,角木肇依旧是作为机体的设计师,藏在幕后,他的名字还只存在于在封绘的角落和日后披露的设定中。

  但角木肇以出色的设计能力,得到了市场和万代高层的认可。这时候角木肇迎来了自己发挥个人品牌最大的契机——MG 57 号,《前哨战0079》的 RX-78-2。它后来的名字叫做,“RX-78-2 Gundam Ver.Ka”,也就是 Ka 版 MG 的起点。

《前哨战0079》的设定

  原来的企划就是依托于元祖高达的人气,想要再推出一款新版本,恰逢角木肇在当年在《前哨战0079》中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设计。但是因为《前哨战》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加上对角木肇这么些年对高达和 Gunpla 的贡献进行感谢,这次《前哨战0079》的元祖高达,就加上了角木肇自己的标识——Ver.Ka。这也是 Ka 版 MG 的起点,也造就了这个 MG 大家庭中特立独行的系列。

标志性的封绘与Ka站延续到现在

  Ka 版元组高达的封绘从一开始就极具辨识度,与传统封绘不同的纯白色的背景配合上特别规整的站姿(也就是 Ka 站),加上在封面就出现的大量的水贴细节,配合角木肇特别喜欢的“短大腿、长小腿”的特定比例,构成了将近 20 年的 Ka 版MG 独有的特色。

  之后的飞翼、铁球、海盗 X1、独角兽、新安洲、V 高达、V-Dash 等等作品,直到去年年底发售的飞翼零式高达 Ver.Ka,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Ka”式系列,其与众不同的封绘成为了 MG 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成品部同样也不放过这么一个机会,在高达模型上,整个万代的成品部给了角木肇前前后后多达三个产品线,包括最早的、主打比例和换装的 FIX 系列,FIX 后续的大比例衍生品 GFFMC 系列,以及如今的 Ka Signature 系列。而这些系列无一例外都是高价的系列,其中溢价的部分,自然是 Ka 的品牌和人个人设计。

FIX的设定图

  角木肇自身的设计水平自然不必多说,但他更令人钦佩的还是对整个万代的模型技术非常熟悉,并拥有着很强的技术理解力和技术解决能力。从当时 MG ZZ 高达  Ver.Ka 的设计日志中就能窥探端倪。

  角木肇在设计模型的时候,首先会先设计原稿,之后用 3D 打印呈现出来整个模型的比例与形态。但由于 ZZ 是一台有合体功能的机体,因此有大量的细节需要处理,尤其是腰部存在核心战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动幅度的最大化。之后,角木肇就针对重点的内容进行各个击破,同时会向当时的机设师了解最初的设计理念,并结合万代自身的模型技术,最终来实现最好的效果。

MG Ka ZZ开发档案

  所以,角木肇在模型设计上不光光只是所谓的“设计”,而是体现出一种非常综合的能力,并形成一种统一性,比如原设与自己风格的统一、比如玩具技术与设定之间的统一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功夫。

  当然,我认为角木肇所带来的更像是一种理念的传递,就是尽管 Ka 版的 MG 会在一些技术上寻求突破,比如独角兽的裂甲、海盗高达的无 PC 件、ZZ 的合体分离等等,但角木肇始终保持的是一种“造型优先”的态度。尽管 MG 独角兽大家都称为“尸站”,但核心地还是体现出来角木肇希望玩家在关注可动的时候,也把玩具当做一种“艺术品”来观察它的比例。

尽管RG和PG的独角兽在可动上超过MG,但在比例上,还是MG最为协调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来角木肇在玩具设计取向的几个特点:

  1)需求理解能力。与机设一样,角木肇在玩具形态上也需要满足各方的需求,技术需求、原设定的需求、观众的需求等等。这方面无论是玩具设计还是动画的机械设定,角木肇都是异常强大。剧场版《闪光的哈萨维》中Ξ高达的设计公布时,看惯了角木肇修正的游戏版本的爱好者们都觉得不习惯,而角木肇作出的新设计,很明显在贴合小说机设森木靖泰的最初设计。在玩具领域中,角木肇也会经常咨询机体最初的机设师,尤其是合作比较多的明贵美加老师。

  2)相对于玩具“玩”的属性,角木肇更强调玩具“型”的属性,也就是在保证比例、形态达到他所认为的美感的基础上,再实现尽可能的可动。

  3)技术创新和对细节的追求。前者当然是代表着角木肇积极地迎接新的技术,Ka 版 MG 很多作品都代表着当年万代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爆甲、无 PC 件、多段联动等;而后者当然是像一些细节的设计,包括水贴、刻线的位置等等。

从非角木肇设计、但为角木肇修正的机体中,更能感受到角木肇的设计取向

  4)风格化的独特审美。风格化的封绘、独特的身材比例、偏暗的配色、大量的直角运用、独特的“Ka站”等等。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如今,无论是机设领域,还是玩具领域,我们都能看到角木肇所带来的影响。

角木肇设计的“机娘”也有独特的美感


下一页:更多内容

| (48) 赞(133)
一山同学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48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