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孤岛惊魂5

Far Cry 5

平台

PS4 XB1 PC

发售时间

2018-03-27

游戏基因

角色扮演 主视角 射击

蒙大拿遍地的避难所资源,来自美国人的末日文化

作者 药荚   编辑 EK   2018-04-14 08:37:13

借着《孤岛惊魂5》的热势,聊一聊游戏中的“末日生存主义”。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开始越来越感到不安,对我所看到的一切都缺乏安全感,于是我开始思考并付诸行动。

——某位普通的美帝家庭主妇

  在近年来的美国,许多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都进入了超速状态。很多原本仅仅苦恼每日柴米油盐的男女开始储存罐头食品、将家里的备用卧室改建成储藏设施。汽车的后备箱时刻配备着72小时应急装备:饮水、药物、牛肉干和轻型帐篷,甚至还有专为伤员设计的血液凝结剂。

  许多人开始制订逃生计划和路线,以备在混乱的情况下顺利前往安全地区,甚至还有不少女性都开始学习防身格斗术和枪械运用。这种有点偏激的行为,多数来自于美国人对于自身安全的危机感,以及一定程度上对官方能力的不信任。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为并不确定是否会到来的灾难提前做好准备,这一类人被称为“末日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m)。

诞生自末日忧患下

  在《孤岛惊魂5》开场不久,玩家扮演的郡警在在遭到敌人追捕时,被当地反抗邪教的老人道齐所救。在可以自由行动后,你肯定会发觉自己是被安置在了一处类似秘密基地般的地方——齐全的生活设备、专业的工具和大量食物储备、甚至还有各种军事武装。但和不少人推测的正相反,这里与军队、或是别的什么组织的设施无关,它就是标准的美国民用求生避难所。

靠着道齐的帮助玩家才捡回一条小命

  “生存元素”在许多电子游戏、影视和小说中都有着很重要的表现。随着僵尸或是后启示录等题材的流行,描写在极端环境下求生的场景,就很容易与各种求生技巧、物资收集等等内容有挂钩。

  近年来在许多游戏平台、尤其是Steam上出现了大量带有求生元素的作品。从《我的世界》到《方舟:生存进化》这类核心玩法就围绕着求生、到从《潜龙谍影3》或《辐射4》融入到系统玩法中去,“极端环境求生”在游戏中逐渐成为一种主流元素。

这样的东西则是强行蹭热度……

  在欧美,“生存主义者”一词正在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的词汇。现代生存主义运动起源自上世纪50年代——政府政策、战争的威胁、宗教信仰以及文学作品带来的影响催生了一批认为“末日将至”的人群。

  60年代社会动荡带给了美国极大的危机感,这间接也成为了生存主义运动升温的契机。城市暴动、帮派之间冲突、谋杀等等事件,对于枪支管制的争论都让美国人越来越不信任自己的政府。他们感到恐惧不安、缺乏信任感,而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许多人喊出了要自给自足而不是等待政府救援的口号。

50年代的避难所照片

  到了冷战时期,核威胁确确实实悬在美国社会的头上。在极度的危机意识驱动下,一部份行动力旺盛的人认为与其这样坐以待毙,不如先做好万全的准备还能保留一丝希望。他们搭建地下掩体、准备各种物资、学习求生技巧等等。

50年代由发放给民间的放原子弹小本子

  除了比较“正常”的核战危机、生存主义者还衍生出了防止美国政府变成二五仔、应对外星人或地底人入侵、陨石撞击地球甚至近年来流行的僵尸病毒等等。可以说最早的生存主义者的确比较严肃且具有危机感,但是到了后来也演变得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对,不少人真的相信这个

  但这样的演变,也让原本属于社会边缘人的生存主义运动,逐渐地变得具有亲和力。大众开始慢慢接受这一理念,而传统的生产主义也开始尝试更具实用价值的改变。

  中国接触到这一文化现象后,已经是属于发展的成熟时期。人们不再像早年一样对生存主义运动感到排斥,许多主流媒体和文化产物中,都能看到相关的形象。甚至在中国,求生主义脱下了危机意识层面的外在,纯粹地发展成了一种兴趣,或是提高个人能力与知识的行为。

从偏执狂到主流宠儿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生存主义者往往和阴谋论挂钩——他们不信任团体、行为偏执、每天躲在掩体中等待(甚至期望)末日战争的来临。他们经常被媒体描绘为反政府、反社会的极端激进分子。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生存主义者的公众形象逐渐好转。人们认同了一部份较为理性、以强调“在灾难面前能够自救”理念的新生代生存主义者。而随着这一现象进入主流视野,许多文化娱乐产品,也自然而然地乐于将其加入到作品当中了。

  在《孤岛惊魂5》中玩家遇到的道齐算是标准的“保守派”,他不信任政府、自己丰衣足食、还要求家人跟他一起进行各种“必要的训练”。玩家可以在他的小岛上发现一些关于道齐与当地民众和政府发生纠纷的信件、其中更是有着教自己5岁小孙子开枪的疯狂行为。

道齐的家人由于他的生活习惯与其发生摩擦

  通常来说,不少游戏作品都出现过这一类的人物,他们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合群且很难被人接受的怪咖。而在于本作的故事中,由于希望镇遇到了一群倡导“末日来临”,并且开始进行疯狂屠杀的邪教。原本不受待见,行为习惯都被街坊邻居视为疯癫的生存狂,在这时候却因为自己早有准备而幸免于难甚至起到了关键作用,着实显得有些讽刺。

  影视作品中也不乏这样的桥段——90年代诞生的经典B级片《异形魔怪》(Tremors)中的伯特,一开始在小镇上被大家视为怪人。但正是他和妻子平日里一直在对末日进行备战,在小镇遭遇了怪物袭击后才能提供大量的火力。而到了之后的续集,原本只是一个配角的伯特,由于其搞怪的性格、以及偏执的生存狂形象得到了极高的人气,已经成功篡位成为系列与怪物平起平坐的主角代言。

硬派生存者(笑)

  通常来说,传统的生存狂们都是和上述两位标准人物一样,穿着适合在野外生存的猎人/军队服装,拥有相当不错的体格与神经兮兮的举止。当然,这肯定是带有艺术加工的“刻板印象”,就和文章开头所述的那样,如今许多参与到末日生存运动的人,往往都是与你我无异的普通平民形象罢了。

  就和进入国内的军事爱好者、或是其它许多外来文化运动一样,求生主义者也有着中国式的演变。当然了,由于中国的环境、政策和文化氛围,自然不可能像美国那般沉重和偏激。

  但是要成为配备齐全、知识到位的求生者,依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金钱、时间、个人能力的训练和各种物资的来源渠道,都相对要比国外困难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国内的求生爱好者们,一般还是选择了借鉴近年来在国外新兴的、更加现代化的末日应对手法。

下一页:游戏中的生存要素

| (89) 赞(105)
药荚 夜行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89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