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

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I

平台

PS4 XB1 PC

发售时间

2018-10-12

游戏基因

科幻 主视角 射击

《使命召唤》早就不需要单人剧情了,它只是刚决定告诉你

作者 digmouse   编辑 沁雅畅慧   2018-05-25 20:30:00

《黑色行动4》没有单人剧情,其实早就在预料之中。

相当吃力,但不讨好

  无可辩驳的一点是,目前整个市场上最为热门的 FPS 游戏,已经没有哪个把单人剧情当作卖点了。实际上这一堆热门 FPS 里有单人剧情的也只剩下了《使命召唤》和《战地》了。

  《堡垒之夜》《绝地求生》《彩虹六号 围攻》《守望先锋》直接就是纯粹的多人对战游戏。就算是有单人剧情的《战地》,谁也不会说它存在感有多强。FPS 游戏从一诞生起,多人对战就是它从未抹去的性格烙印,而把多人对战提升到“FPS 的主要游玩方式”境界的,还正是《使命召唤》。

  《使命召唤4》把不可一世的《光环3》拉下 Xbox Live 在线人数第一的宝座,直接影响了之后整整十年对战游戏的设计格局,余下的事情则都已经是历史书上的篇章。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使命召唤》系列单人剧情的最高峰起源于《现代战争》,但它退居幕后的过程也开始于“F.N.G”。

  相比于数小时即可通关,就算加上老兵通关与全收集可能也只需要有一定水平的玩家十来个小时的单人剧情,《使命召唤》的多人模式显然有着指数级的重复可玩性优势,这在本世代的 3A 游戏商业模式新格局下成为了动视愈加看重的营收来源。

  相比之下制作成本不低,但可以说得不到购买者用游戏时间表达的尊重的单人剧情被牺牲掉,从冷酷无情的商业角度来说简直是一个再合理不过的决定了。

  何况在 PvE 和叙事方面,《使命召唤》有僵尸模式这个远比单人剧情在玩家投入度上更加成功的例子。

  Treyarch 用足足4部作品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比《黑色行动》本身更庞大的“僵尸宇宙”,每作的僵尸模式在花样、深度、重复可玩性、鼓励玩家不断探索与游戏外合作的谜题上步步攀升。某些地图的解谜复杂程度甚至可说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但这完全不妨碍僵尸模式的热度。

  而《黑色行动4》对僵尸模式的额外投入,很明显是 Treyarch 审时度势的必然结果。

  僵尸模式现在是 Treyarch 叙事努力的全部了  


有些话,只是刚刚有勇气说出口

  不论真的看不起也好,还是调侃也罢,整个玩家舆论对《使命召唤》年复一年的挖苦与批评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有一点很难否认:《使命召唤》本体的内容丰富度与玩家类型的覆盖面从来都是无可指摘的,单人+合作僵尸+线上对战的三件套组合年年卖60美元,但说它“不值这个钱”可能就真的不算是客观的评价了。

  而填补《黑色行动4》三件套中因取消单人剧情而缺失的那一环的东西 —— 大逃杀模式的加入,大概对很多这一年看着《绝地求生》和《堡垒之夜》火起来的人来说不算什么“惊讶”。

  这个模式的具体细节我们一无所知,但你肯定可以期待《使命召唤》标志性的流畅动作、爽快射击感觉,而《使命召唤》历史名场景与名角色的大逃杀串烧,听起来是个不能再合适的设定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黑色行动4》大逃杀取代单人剧情意味着它是系列史上第一部把《使命召唤》的长处集于一身的作品:两种截然不同但同样代表《使命召唤》标志性多人对战风格的 PvP 体验,以及依然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业界最好的 PvE 合作玩法之一的僵尸模式。

  再换一个说法,《使命召唤》其实很久以前就已经不再需要单人剧情,而《黑色行动4》终于拥抱了这个事实。

  这个事实肯定是残酷的。因为在乎《使命召唤》单人剧情的玩家就算再小众,在它每一作都能卖出1000-2000万份的庞大数字支持下,也意味着几十到上百万的玩家不能再从它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部分乐趣。

  这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使命召唤》这个品牌庞大到了怎么样一个惊人的程度:它已经(或者说早就)可以承担得起失去以百万计的玩家的后果了。

  这甚至都不能称得上是一步险棋。除非 Treyarch 犯下了什么极为业余的错误,否则“使命召唤 × 大逃杀”的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而即便在最黑暗的时代里,《使命召唤》的多人对战也依然是 PS4 和 Xbox One 上常年热度最高的游戏,更不用说这是在多人模式上从未让人失望的 Treyarch。

  再多的 YouTube 视频点“踩”,再一线飘红的 Metacritic 用户评分(并不是说那个东西真的有任何的参考意义),都无法改变《黑色行动4》很可能又会创下历史新高的销量 —— 实际上就在我完成本文的当口,动视已经表示《黑色行动4》的首周预购超过了去年的《二战》。

题外话:关于《黑色行动4》投身战网

  最后我还想扯一点不切题的东西:《黑色行动4》离开 Steam 转投暴雪的战网。

  这事应该有不少人想到过。此前已经有《命运2》的先例,虽然暴雪彼时表示“目前没有为动视旗下其他游戏提供服务的计划”,但那更像是一种对现有游戏的表态。

  从商业角度来说,动视没有更早地把战网利用起来,才是件奇怪的事。后者的可靠性早已毋庸置疑,作为集团兄弟的平台,也无需任何权利金成本,不用给 Valve 上30%的供对动视来讲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下面这块动视的部分,以后估计还会发展壮大  

  “那么《命运2》后来怎么样了呢嘻嘻嘻嘻。”但《命运2》自身的品质问题,其实并不应该牵扯到战网这个平台上,因为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 PC 版《命运2》几近凉凉的原因是真的和“它上了战网”有关的。

  相反,作为网络后端系统的战网在《命运2》里的表现离完美无缺也差不了多少,除了欧美服好友名单不共享略为蛋疼以及没有亚服支持(实际上也并不需要,作为 P2P 游戏《命运2》的区域选择只是决定中枢数据交换的位置,不影响匹配)这两点小问题之外。

  另一边,Steam 在可见的未来都会是 PC 游戏数字发行的实际垄断者,它背后的问题却是无法掩盖的。

  Steam 网络架构与后端平台早已陈旧,诸多开发者对 Valve 疏于维护面向他们的系统功能颇有微词也不是什么秘密。正如 Steam Spy 创始人,Epic Games 发行策略总监 Sergey Galyonkin 所言,这可能只是大发行商离开 Steam 的一个开始。

  Sergey Galyonkin 此前效力于《坦克世界》开发商 Wargaming,而他们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而选择不让 WoT 在 Steam发行  


| (300) 赞(59)
digmouse 特约作者

虽然有全平台主机,但却是编辑部的PC以及Steam专家,心目中最强的游戏是《质量效应2》。手机里除了猫的照片就没有别的了。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300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