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之困(二)——陷于内斗的模型

作者 一山同学   编辑 EK   2017-01-01 10:00:00

上一篇中我们谈到高达动画面临着一些问题,而实际上陷于部门内斗的高达模型可能处在一个更为不妙的环境中。那么看似红火供不应求的模型又有哪里不对?它的成因又是什么?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到现在萝卜动画整体衰落,加之万代和日升过于频繁地推出高达作品使高达动画整体上不比当年,与此同时,高达动画虽然还有几个号召力强的手牌可以进行保持住热度,但这些牌一旦打光又没有新的人气作品跟进,高达的名号可能真就岌岌可危了。

  尽管高达模型的市场号召力依旧不错,《高达创战者》动画和《高达破坏者》系列游戏这种模型玩具指向性特别强的作品助力高达模型拓展受众;万代在国内的旗舰店模型预定量和销售量水涨船高,PREMIUM-BANDAI商店【注1】在全球也在火热扩张,并也正式进入了中国。但高达模型玩具目前的问题相比动画,恐怕只多不少。

  在本篇,我将在模型角度来阐述高达目前的困境,以及它的成因。

连载导读

动画篇|模型篇|游戏篇

万代三大玩具部门内部竞争

  万代主营高达模型玩具的部门一共三个部门——负责Gunpla等拼装模型的Hobby部(下文称“拼装部”)、负责高达成品玩具的Collector部(下文称“成品部”)以及负责扭蛋、食玩的食玩部。

  拼装部可能是玩家最为熟悉的部门,Gunpla(高达拼装模型)全是该部门的产品,下面的产品线高达迷们想必如数家珍——1/60比例的PG(Perfect Grade)、1/100比例的MG(Master Grade)和RE/100(Reborn-One Hundred)、1/144比例的HG(High Grade)和RG(Real Grade),最近还有成品骨架的HiRM系列(Hi-Resolution Model)。而大家常提到的高达模型,普遍是拼装部出品的Gunpla。

拼装部主打的模型为GUNPLA

  成品部顾名思义,主营的是高达的成品玩具,现在主推的产品线有被玩家戏称为“萝卜魂”的Robot魂,萝卜魂产品不光只有高达,还有《全金属狂潮》《反叛的鲁鲁修》《魔神英雄传》等作品,在萝卜魂下属还有角木肇(被高达模型玩具玩家尊称为“ka爹”)监修的Ka signature和合金材质的Metal Robot魂;其他的产品线还有Q版身材的NX Edge Style系列(NX),和被玩家又爱又恨的高端产品线——Metal Build系列(MB)。旗下产品同比例的价格相对较高,被不少玩家说成“高冷”。

成品部中让人又爱又恨的Metal Build

  食玩部,旗下的产品就是小型的产品(扭蛋、盒蛋)和买糖送的玩具(实际上是买玩具送糖吧……)。食玩部最近也赚足了眼球,相继出了超大型的产品——Assault Kingdom出了葵曼莎,Universal Unit也出了精神力高达MK-2这种超大型机体,同时在明年年初还要推出GP03D

食玩部的产品有拼装有成品,但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吃的“糖”

  虽说三大部门的产品各有特点,互不冲突,但是遇到“高达”这一大门类就难免“撞衫”。实际情况可能更糟,三个部门其实是竞争关系——人气机体那么几台,各部门为了业绩争先恐后地在争抢资源,甚至撞车。比如拼装部在2015年5月发售MG百式2.0,成品部不甘示弱,过了一个月就发售Robot魂的百式;再比如拼装部推出了HG Revive【注2】空装脉冲高达(2016年6月发售),那边成品部继续跟进,也推出了Robot魂的空装脉冲高达(2016年9月发售);阿姆罗在《机动战士高达Z》开的迪杰,拼装部这边出了RE/100,成品部那边就甩出了Ka signature……这两年这种竞争态势愈演愈烈,这种“撞车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行为给玩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就拿“百式”举例,除了某个机体的粉丝,想必大多数轻度玩家更倾向于短时间内同一台机体只选择一个产品。而在两个月的时间内,万代就推出两款不同的百式模型,虽然一个成品、一个拼装,材质和造型也有不同,但本质上依旧是“百式”。这就代表着,万代三大部门在各自产品线都有的机体,多数玩家必须面临选择。更何况,万代三大部门在同时期内“撞车”行为更是让玩家选择困难。

MG百式2.0

  三大部门在产品线扩张和互相竞争的态势下,让玩家来买单,这种行为肯定称不上明智。

人气作品的缺失,商品化吃老本

  如果我们可以细看一下万代各大部门的产品线,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RE/100和Ka signature这两个盛产冷门机的系列之外,在作品分布,尤其高端产品(定价1万日元以上),主要集中在《机动战士高达》《高达Z》《逆袭的夏亚》《高达独角兽》《高达W》《高达SEED&Destiny》和《高达00》这几部作品上,除了《高达独角兽》还算比较新的作品,剩余的作品基本都是至少十年前的作品了,况且,《高达独角兽》在TV化之后,剩余价值已几近被挖空。

  那么近10年内的作品呢?《高达AGE》中高达AGE-3和高达AGE-FX的MG计划直接被砍掉;《G复国运动》根本没有出过MG,成品部那边除了G-Self出过Robot魂外,也没有任何动作。同样,《铁血的奥尔芬斯》靠走量的低价产品线HG和TV 1/100争夺市场,拼装部原本想通过HiRM的巴尔巴托斯打进高端市场,结果因为产品素质问题自断财路,下一个作品直接变成了《高达W 无尽的华尔兹》的飞翼零式改;成品部那边也只出了Robot魂的巴尔巴托斯和锡蒙力,不过素质中庸,价格也与发售之时滑落了不少。

  《The Origin》则属于另类,机体不多,主要靠设定来补完进而商品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HGGTO【注3】的局地型高达,而其人气是嫁接在《机动战士高达》之上的。《雷霆宙域》的确出了两个高价格的MG,但后续还有多少机体有高端产品系的潜质尚不得而知。《高达创战者》掀起的是HG风潮和改装风潮,其目标受众就是潜在Gunpla用户,MG产品线旧模增改,诚意不足,而剩下两个部门也根本参与不进来……

GTO的MG,也仅仅是GTO中的RX-78

  由此可见,现如今的高达作品虽然多,但是能够成长为上述能在高端产品线大展拳脚的作品,现在看来几乎没有。因此才会造成三大部门争着抢着出一个作品的“盛况”。

  同时,人气作品的缺失让万代不得以提升模型玩具的更新速度。RX-78-2从1.0到2.0,用了13年;从2.0到3.0用了5年。同样,《高达独角兽》有两个机体的MG模型都有两个无太大差别的版本——独角兽和新安洲。通贩【注4】的红色框架独角兽有Ka版和OVA版两个版本,二者发售时间仅仅隔了三年不到(2007年12月到2010年3月);新安洲也是两个版本——普通版和OVA版,除了个别细节和武装外相差无几,那么发售时间差了多久呢?普通版MG新安洲发售时间为2008年12月,OVA版发售时间为2013年3月,也是不到4年。

好吧,MG的独角兽又出个双骨架电镀版的模型……

  让人更担心的是,在上以篇提到的三大杀手锏,除了存在成疑的《高达SEED》新作外,《The Origin》和《海盗高达》均已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商品化——好吧,如果动画化了,很有可能和《高达独角兽》一样,把以前的模型小修小改,再出一遍。更别提有着超高人气的异端高达系列,在拼装部和成品部最高端的产品线中PG和MB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高达模型玩具虽然产品线多种多样、风光无限,但作品的缺失和吃老本的现象比动画更让人担心。

PREMIUM-BANDAI商店大行其道

  如果在几年前,有人告诉你《无尽的华尔兹》中双头龙高达、重装高达改以及《机动战士高达0083 星辰的回忆》中的高出力吉姆的MG是限定的话,你肯定会把它当做玩笑。但实际上,万代真的这么做了。

谁也不会相当MG的重装改(EW)会进入PB“全家桶”

  PREMIUM-BANDAI商店的出现,已经说明万代在商业上开始采取守势。其商业逻辑,无非是手办式【注5】的销售手段——放图宣传、收取定金、获取订单数量、制作出售。PREMIUM-BANDAI商店里的产品大多采取换色策略,比如MG各种限定机扎古:光MG的扎古II2.0就有黑色三连星版扎古II、强尼莱汀的扎古II、卡尔玛专用扎古II等;再比如通贩的Robot魂海盗高达X1、X2,在此基础上PREMIUM-BANDAI商店限定出售海盗高达X3;还有MG百式2.0基础上的MG百式改和量产型百式改等等。

  如何评价这种商业逻辑?个人认为,其本身是没问题的,无非是更好地控制成本、避免商品滞销,甚至可以在推出新产品时减少一部分商业调研的费用,属于逆向的产品研发。此外,产品也更多是以换色为主,也无伤大雅。

  虽然如此,但过高频率的“换色”限定无疑会得到玩家的一定反抗——在万代将某个机体商品化的时候,其换色机型玩家一定会调侃其换色或者衍生机型会出PREMIUM-BANDAI版。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万代将在明年初发售的MG狙击型吉姆II,玩家在社交网络上半调侃地说句“白狗小队”的版本一定会进PREMIUM-BANDAI商店。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万代让玩家“如愿以偿”。

白色野狗队的狙击型GMII不负众望地进入了PB限定

  这种商业逻辑其实是一种“害怕失败”的求全行为。就像之前所说,谁也不会想到高人气的双头龙高达、重炮手高达改的MG模型会进入PREMIUM-BANDAI商店,虽然结果并不差——官店卖得好,“倒爷”【注6】炒得也高。模型虽然仅仅是在通贩的《败者的荣光》【注7】版本的神龙高达和重装高达的MG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改,但《无尽的华尔兹》【注8】这部作品的几个高人气机体是完全有通贩待遇的。也就是说——在通贩和限定的权衡之间,万代放弃了进一步拓展人群的机会,而选择在粉丝上榨取剩余价值。

  没错,PREMIUM-BANDAI商店本质上就是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利弊

  粉丝经济,简而言之就是企业与粉丝之间建立联系,进而攫取利润。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之中,我们可以看到“粉丝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本质上还是“20%的消费着贡献了80%的利润”这一“二八定律”的变种。但在互联网的刺激下,“粉丝经济”的形式更为眼花缭乱,比如“视频直播”,粉丝通过贡献“虚拟道具”来给主播贡献流量;比如很多社交平台的“打赏”功能,也是粉丝经济的一种表象,粉丝用零钱来打赏提供“干货”文章的作者。

  实际上,PREMIUM-BANDAI商店就是粉丝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换色”正是建立在购买通贩商品粉丝群体基础上的。比如MG的漆黑异端高达把红异端高达主体涂成黑色,在后面加个漆黑强袭高达的背包;比如RE/100的限定机伊芙利特·施耐德,也是建立在通贩的伊芙利特之上。

万代没把伊芙利特系列全吐出来算是对我们的怜悯了……

  冷门机体是粉丝经济的另一种逻辑,粉丝少,要控制成本,进而限量制作。最为典型的例子是成品部角木肇负责监修的Robot魂子系列——Ka signature。Ka signature无一例外的都是PREMIUM-BANDAI商店限定,选择机体也几乎都是冷门机型,像《高达ZZ》的盖马克,以及《高达前哨战》的耐罗系MS和高达MK-V等。这些机体要么人气偏低,要么未出现在动画之中,在进行商品化之时肯定不能进行大规模制作。因此借助PREMIUM-BANDAI商店这种“获取订单再制作”的形式,既保证了利润,又避免了货品的积压。

最近刚出的Metal Robot魂Ex-S

  看起来PREMIUM-BANDAI商店的设置合情合理,粉丝得到了盼望已久的机体商品化,万代也赚取了利润,但不要忘了,企业与粉丝之间的连接始终是一种消耗品,当没有新的连接点时,这种连接无疑慢慢地消失殆尽。

  实际上,抛开PREMIUM-BANDAI商店,高达模型玩具整体又何尝不是粉丝经济?当强袭自由高达的商品化从HGCE【注9】到HG Revive,从MG到Robot魂,从PG到MB时;当人气机体遍布各个系列,通过“换色”肆无忌惮地攫取粉丝的钱包时,高达早已是粉丝们的独舞,而这场舞会的大门,早已被商业策略上由攻转守的万代关上了。

  高达动画的受众们观众被动画所连接,迸发出购买模型玩具的欲望,进而进行消费行为,转化为模型玩具的受众;万代也懂得利用受众的消费驱动,进行情感嫁接,进而赚取利润——这本是一个你情我愿的美好故事。但现如今万代模型玩具部门的商业指向性越来越强,诸如一台机体反复贩卖的行为,开始逐渐消耗着于玩家之间的情感连接。

  作为已经诞生近40周年的重量级IP,万代应该做的是研究人群的消费特征和故事喜好,进一步拓展人群;而不是通过模型玩具对现有粉丝进行一次次的细分,一次次的榨取,这样早晚会失去现有的阵地,这样无论对于高达自身及其衍生品,还是高达的粉丝,想必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说完动画和模型,我们将在下一篇讲述高达游戏。它作为高达产业链中另一个重要环节,又遭遇了什么困境。


注1:PREMIUM-BANDAI商店是万代官方的网上商城,以线上销售的形式出售万代旗下的模型玩具的限量版,包括假面骑士系列、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圣斗士星矢系列等,当然,还包括高达。

注2:HG Revive是HGUC的进化版,用现在的技术对上个版本的HG进行造型和可动的修改,使其符合当今模型的水准。

注3:HGGTO是《高达The Origin》动画系列的HG版本。

注4:通贩产品指通常贩售,非限定类产品。

注5:手办式销售是指企划-收取定金-制作样品-获取订单-制作销售为过程的销售模式。

注6:“倒爷”指炒模型玩具的人,在发售之初以低价进行购买,并以高价卖出。

注7:《高达W 败者的荣光》是以角木肇监修的高达为主体、《高达W》TV版的动画剧情为原型的《高达W》的漫画版本,机体设定、故事情节与原动画有一定出入,可视为《高达W》TV版的平行世界,《高达W》五个主角机机体的MG模型都是以《败者的荣光》为基准。

注8:《高达W 无尽的华尔兹》是《高达W》TV版的OVA,为人熟知的“掉毛”“哪吒”两机都来自本作。

注9:HGCE是《高达SEED》和《高达SEED Destiny》HG模型的统称。

| (70) 赞(117)
一山同学 特约作者

关注

评论(70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