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精灵宝可梦 Let's Go 皮卡丘/伊布

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 Let's GO! ピカチュウ/Let's GO! イーブイ

平台

NS

发售时间

2018-11-16

游戏基因

角色扮演 育成 冒险 回合制

从小怪兽到宝可梦 「精灵球」如何收服了一个时代?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18-06-28 09:30:00

不起眼的梦想,也能改变世界。

一条融合之路

  如果抛开那些古诗词赋,从更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宝可梦十周年纪念专栏”的说法出发 —— 精灵球的灵感有一部份源于扭蛋。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扭蛋的销售概念最早由美国人实践,后来在日本广为流行。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将玩具、零食放入塑胶蛋壳形状的包装中,然后成批装进自动售货机,并投放到杂货铺、粗点心店贩卖。与国内早些年流行“抽卡机”类似,小朋友投入50~500日元不等就能从中抽取一枚扭蛋,由于大多数玩具都可以凑成系列,它很容易诱发人们心中的收集欲望。

扭蛋

  有趣的是,扭蛋在孩童手中还有一种更为深层的应用,这才让“容器与怪兽”最终成为了有机的整体。

  之前提到,捉虫和养虫在日本小学生中是相当流行的活动。受此影响,学校和乡镇周边的杂货铺为了赚钱,经常会贩卖与之相关的配套设备,比如食物、虫笼、专用沙料,甚至昆虫本身。一种常见的现象是,许多人会将“战利品”带到学校炫耀、分享和交换,他们当然不可能每天都提着笨重的养殖设备上学,而购买扭蛋剩下来的蛋壳包装,成为了临时保存昆虫的最好工具,不仅方便携带,而且也有不错的密封性。

捉虫、养虫的配套设备

  “扭蛋昆虫”与“胶囊怪兽”就此构成了对应关系,而事实上,原案中的一些设计也能作为佐证。虽然《精灵宝可梦》的游戏中不乏“宠物交换”的概念,但整个系统其实更重视养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宝可梦对于训练师来说都是相濡以沫的伙伴,而不是用之即弃的道具。

  不过,“胶囊怪兽”的最初设定可要黑暗得多。交换和贩售怪兽,是原案中重点突出的游戏概念,并且有着浓重的“逐利倾向”。囚禁起来的笼中怪兽、装入玻璃瓶浸泡的幼崽,都可以在集市的商店中公然售卖。而投机倒把的行商,则背着一包裹胶囊向路过的训练们兜售稀有怪兽。在精灵宝可梦的世界中,这些都是相当典型的反派行为,但转念一想,它确实更贴合日本乡下的捕虫和交换活动。

原案中买卖宝可梦的设定图

  尽管任天堂在1990年秋天就接受了田尻智的提议,并决定提供开发援助,但这些设定确实不匹配任天堂的整体风格,甚至与田尻智本人的想法也有冲突,他并不想在游戏中加入“毫无意义的暴力”。在此之后,该项目又遇到了一些商标权的问题,随着计划名称的不断更迭,包括精灵球的设计在内,原案一直在被修改。

  “胶囊怪兽”(Capsule Monster)的名字,直接来源于田尻智喜欢的特摄片《赛文·奥特曼》(超人七号)。剧集中出现了一种名为“カプセル怪獣”的武器,持有者主要使用椭圆容器来存放怪兽,红白相间的容器配色同样启发了精灵球的设计。

  由于迟迟没能搞定这个商标的使用权,田尻只能放弃“胶囊怪兽”的称谓,将名字改为组合词“Capmon”。但他很快发现这个词组的读音与知名厂商 Capcom 太像,最终才定下“Pocket Monster”的全称,以及“Pokémon”的略称 —— 在此期间,精灵球的许多细节逐渐得以完善。

现代精灵球复杂了不少

  在全新的设定中,现代精灵球通过大公司批量生产,主要由金属外壳、铜导体和反射玻璃构成。它的内部还有释放机关和能量源等元件,材质中亦有“树果”(一种植物)成分,有着容纳能量的特性。此外,大型宝可梦在容器中变小的原因也有了合理解释,它们被量子化(数据化)后,受到光能和反射玻璃的共同作用,从而维持了自身的能量水平。

  这个设定顺利保留到了现在,但精灵球的故事可未就此结束,如同现实中冲突的延续,它的虚拟形象被创作者们一再拓展,在其所处的幻想世界中,同样构筑了一条充满趣味的故事线。

下一页:一段万年之绊

| (29) 赞(89)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9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