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11 Hall-A:赛博朋克酒保行动

VA-11 Hall-A: Cyberpunk Bartender Action

赛博朋克2077

Cyberpunk 2077

赛博朋克为何总与“裸露”相伴?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19-04-20 09:06:24

性描写成了一种突破传统的手段。

  当提到「赛博朋克」时你会想到些什么?是满布霓虹的晦暗城市,还是伴随着电子脑催生的用药文化,亦或是在碳纤维突触与肌肉作用下,义体所呈现的感官世界?除此之外,恐怕还有一些片段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极为露骨的性描写,无论言语还是视觉上的。

  借助脑后插管来获得欢愉,在《攻壳机动队》中已然成了常态。CDPR 同样允诺《赛博朋克2077》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与 NPC 的互动将变得更为多元。就连知名的成人动画团队 StudioFOW(马头社),在迈入游戏行业时相中的题材,也是色情内容与赛博朋克、科幻等元素的组合。

马头社的《Subverse》

  要知道,可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准则规训着创作者。他们约定俗成的、或是全然不自觉的将笔墨耗费在奇妙的两性关系之上,最终使得赛博朋克的露骨内容,远多于常规的文娱作品。

酝酿:突破传统

  在我倒地抽搐的同时,你们还要侵犯我身体的每个洞,对不对?

  《VA-11 HALL》里的台词,放到几十年前大概会被政策性的封杀。这款以赛博朋克为背景的游戏,毫无节制的讨论着黄色笑话,或是两性交媾的露骨话题。作为主要人物出场的 Dorothy,甚至会对性工作者的身份感到自豪,她以幼童的形象被生产出来,只为满足一部分人群的独特癖好。而顾客予以的尊重,仅仅是不能冠以其“娃娃”的工具性称谓。

毫无掩饰的对话在《VA-11 HALL》里通篇存在

  但设计 Dorothy 的初衷,并非是要勾起多么深刻的社会反思。她的形象乐观、性格积极,如果换一个身份,即使被纳入最为大众的通俗小说也不成问题。只因《VA-11 HALL》的两名开发者来自委内瑞拉,他们希望从贫穷、压抑的氛围中,挖掘出一些真善美的东西。

  “(《VA-11 HALL》)基于我们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生活体验,在那很自然的就会去寻找一个能够抛开坏消息的安全港……这是一个非常压抑的社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伤和担忧,因为国家没有复苏的希望。因此我们创造了一批角色,他们在灾难中继续生活,并尽可能的保持着快乐。”

  但不管作者的初衷有多正面,若是将时间回拨到上世纪的 20 年代,在欧美兴起的纸浆杂志(Pulp Magazine)中,却绝不会容忍这样的角色存在。纸浆杂志得名于廉价的木浆纸,售价便宜、贴合大众,内容多为通俗文章和短篇小说。

  那时的科幻作品算不上什么“高雅文化”,许多知名的系列,如《Amazing Stories》和《Black Mask》都曾在上面连载。而当时最为先锋的科幻内容,主要面向广大的青少年读者,《惊骇科幻小说》的编辑凯·塔兰特(Kay Tarrant),就极力将“冒犯场景”和“粗言秽语”从故事中剔除,意图保护自己的受众。

虽然纸浆杂志会以穿着暴露的女性为封面,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塔兰特恐怕受到了教条主义式的伦理影响,这源自基督徒们的宗教观。露骨的性描写是不洁、污秽的,它很容易就会被基督徒类比为女巫聚会,甚至是淫邪的黑弥撒。深深的偏见,在爱尔兰牧师所执笔的匿名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也有体现:人类被比喻成一种名为犽猢(Yahoo)的生物,它们在公共场合排便和展示生殖器的行为,无疑是讽刺人们心中的兽性。

犽猢

  苛律之下,倒不是没有人挑战死板的社会风气。1920 年代末期,精神分析学的书籍和论文中往往能看到一个新名词:性解放(Sexual revolution)。它的立意,一方面是要给“性”进行启蒙除魅,破除守贞、大男子主义的处女情结,让人们以更开放的视角看待两性关系,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女性追求平等的意愿。

  尽管性解放的观念当时完全没法获得主流社会认同,但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一些东西。实际上,1932 年落笔的《美丽新世界》就要开放得多。英国作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描述了一个“自然生育被试管培养替代”的乌托邦社会,结婚、家庭和父母成了禁词,不须负责任的交媾反倒被视为正当娱乐。

《美丽新世界》插图

  同时代的科幻小说《Odd John》更是表现出了一丝怪异,主角约翰作为有着超凡智慧和视野的“变种人”,并不愿意去遵循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书中强烈暗示他与母亲发生过性行为。在约翰看来,与普通人类的性交其实与兽交无异,这也让他的孩子饱受煎熬和争议。

  但值得提及的是,即使这些主旨挑战了伦理观,也只是背景上的隐喻,并没有多少直接描写。根据第三版《科幻小说百科全书》的论述来看,传统意义的科幻,仍是一种清教徒式的男性文学。至少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前,很少有作者附带主观意识的突破枷锁。至于 20 世纪 60 年代冲破束缚的诱因,其实受益于反主流文化在欧美地区的兴起。


下一页:新浪潮的开始

| (103) 赞(430)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103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