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一款游戏“凉凉”时,我们在说什么?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20-05-23 09:00:00

为何有人如此看重游戏热度?

当黑的变成白的

  为什么不好好玩游戏,反而要如此热衷于作品的热度呢?

  KnowYourMeme 的主编 Don Caldwell 认为,主要是因为厂商和用户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20 年前的游戏更新是一次性的、完整的、甚至是不可逆的,内容变化的反馈要相当久的时间才能看到。但近年来的项目开发更像是“放长线钓大鱼”,内容以分散的形式一层层剥给玩家,能够维持热度自然是关键:

  “很多游戏一生中都在不断的更新和调整,将一部作品形容为「Dead Game」的趋势,似乎与游戏和互联网的融合方式密不可分。”

  无论是厚积薄发的《彩虹六号:围攻》,慢慢排除负面意见的《无人深空》,以及盛极转衰的《Apex 英雄》,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非常多的变化,以至于公众的态度同样可以瞬息万变。


  对此,研究了很多年社交媒体的专家、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Anjana Susarla 举了几个实事方向的例子。比如一名乘客在飞机起飞前被美联航强行赶下飞机,在网络上引起众怒,最终迫使该公司的 CEO 道歉赔钱。又比如优步由于拥护难民禁令,至少有 20 万人删除了他们的手机应用。

  这类事情放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1989 年时,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最终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损失赔偿,但灾难的规模直到几个月后才变得清晰起来,漫长的诉讼也持续很多年。前后对比就能发现,社交媒体会放大事件的可见性,将更多人变成意见的创造者,并且很容易吸引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加入其中:

  “一旦一个梗的曝光程度达到了阈值,随后的讨论只会放大这个话题的影响力。那些被动的共享者,最终也会变为主动的传播者。”

在 1989 年,你几乎只能通过传统媒体看到事件的情况

  因此,只要“Dead Game”和“凉凉”的说法被分享得足够多,它确实会获得潜在受众的信任。

  结果便是,无论一款游戏实际上有多活跃,它仍然会被很多人看成是“凉了”。这还不单单只是游戏的问题,我们的偏见往往和假新闻不谋而合,人们也更愿意相信阴谋论而非官方的说法。

  如果抛开占有统治地位、且不怀好意的含义,玩家们分明能从“凉了”中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一款游戏是否还存在核心粉丝跟社区,竞技游戏的匹配机制需要多少人才能满足,失去主流的拥护后,开发者是否仍有动力让作品保持活力。平和与真实的常规讨论,反而成为了现今大环境中的稀缺品。即使有人愿意这么去做,他们的言论往往也收效甚微。

  这不禁让人想起主机大战时那些“盲目忠诚”的用户对垒,很多人也陆续察觉到了这一点。从 2019 年开始,反讽“Dead Game”诋毁的群体变得越来越大,他们开始利用简单的图片和符号引导,来重塑大众对“凉了”的认知。当然,在网络大环境的影响下,这些举措也可能矫枉过正。

有玩家借着《守望先锋》比赛的热度,反过来嘲讽说它“凉了”的人
Dota 2 is about to die

  若是开个玩笑,“PC 游戏凉了;主机游戏凉了;单人游戏凉了;网络游戏凉了;恐龙凉了……”以上的论调你大概看过无数次,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恐怕只有关于恐龙的论述才是准确无误的。

  当人们说一款游戏“凉凉”时,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想好好谈一件事情了,它背后蕴含了莫名的偏见。如果一种模因的意义遭到曲解,逐渐脱离了现实,或许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一笑了之。所谓冷暖自知,归根究底,游戏的乐趣大多也不是别人讲出来的。


  参考资料:

  How Social Media Turned United’s PR Flub into a Firestorm

  knowYourMeme:Dead Game

  Why 'dead game' needs to die

| (126) 赞(134)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评论(126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