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CAPCOM清版动作游戏合集

CAPCOM BELT ACTION COLLECTION

平台

NS PS4 XB1 PC

发售时间

2018-09-20

游戏基因

动作 模拟

一路东行:横版卷轴的方向之谜

作者 箱子   编辑 箱子   2019-02-13 09:00:00

这背后有着巧合一般的必然。

人生而如此

  从文化上追根溯源,似乎只能得到笼统的答案。但幸运的是,还真有学术领域的专家,依托科学的视角解释了这一问题。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2015 年时在学术期刊《Perception》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人类感知上的偏差,会将“从左到右”视为前进,将“从右到左”当成后退。

  为了找到其中的共性,沃克分析了成千上万张图片,最后得出结论:

  诸如绘画和照片,艺术如何来传达物体的运动?一种图形上的惯例是展现物体的前倾状态,倾斜越大、速度越快。而在这项研究中,另一种惯例表现于描绘物体从左到右移动的倾向。

梵高的《麦田群鸦》就有股从左向右的动感

  一个显著的案例是,设计师会利用向右倾斜的字体来表现速度感。不过,沃克也认为“自左向右”的视觉偏误在静态物体上不太明显,这也能解释东亚人为什么可以接受“反向”的阅读方式。

  加州大学托马斯·威肯斯(Thomas Wickens)等人的研究或许可以作为佐证。在其撰写的论文《空间布局的审美问题:位置和方向对单一对象的影响》中,他们发现人类有固定的审美偏好。在给定的情况下,被试者会更为频繁的选择和创作面向右侧的物体。

  抛开那些繁杂的理论,个人认为临床医生汉斯·瓦拉赫(Hans Wallach)的「孔径实验」最为直观,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为何往右倾斜就能彰显出“从左到右”的速度感。简而言之,当我们通过孔径来观察物体的移动时,大脑对它行动方向的判断会产生变化,如下图:

随手画的,大家懂我意思就好

  在消除孔径的情况下,你很容易就能看出「右斜线」是在往下运动。但如若只观察孔径内的线条,「右斜线」就变成了“从左上到右下”的移动,它关联到「全域」和「区域」的视觉处理之差。

  具体来说,光讯号从视网膜传到视觉皮质 V1,就已经完成区域处理,大脑此时还只能辨析线条资讯,因而会认为它的移动方向和偏斜方向相同。一旦讯号传递到更高层的皮质区,我们就能从整体上判断问题,此时的斜线确实是在向下移动。

  当然,彼得·沃克还只抛出了感知的基础影响。林肯大学心理学院的乔治·马瑟(George Mather)提出了更为进阶的意见,他认为人类的运动知觉还会掺杂大脑的决策和适应过程。如果人们常期处于“向左的环境中”,就会采取向右的决策,反之亦然。

  这似乎又可以回到文化的考量上:习惯了“自右向左”阅读的日本人,做游戏时是否又会选取相反的形式呢?


下一页:笛卡尔的准则

| (74) 赞(170)
箱子 点赞狂魔

原来小丑就是我。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74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