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和平精英

PUBG MOBILE

平台

iOS Android

发售时间

2018-02-09

游戏基因

第三人称 射击 多人

“精英”教育的背后,是无关紧要的“和平”

作者 果其然   编辑 箱子   2019-05-16 09:00:00

管你游戏和不和谐,家长有时并不在乎。

伤害

  除了《王者荣耀》之外,小 B 一口气可以报出 5 款游戏的名字。

  《我的世界》是他第一款亲自上手的游戏,目前还在玩。《小三角大英雄》是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作品,但因为了解的同学太少,引起不了共鸣。至于《黑暗之魂》等硬核内容,小 B 只是听说过:“因为爸爸自己偷着玩,连看都不让我看一下。”

  “你还玩过《刺激战场》?”

  “对啊,原来玩过的,但玩得不好。”

  “觉得害怕吗?”

  “又没有怪物,不害怕的。”

  “会对你造成不良影响吗?比如爱打人,爱发脾气什么的。”

  “我幼儿园的时候打过人,小学没打过,别人冤枉我,我才发脾气。”

  正当我和小 B 相聊正欢时,他的妈妈加入了战场。

  “但你英语成绩下降了啊!上回还考 95 呢,这回才考 93!”妈妈抖落着卷子插嘴道:“还不是整天惦记着玩游戏,惦记吃什么鸡。”

  爸爸苦笑着走开,一脸无奈:“和游戏有关吗?我还说和天气有关呢!没办法,没人听,没人听,大家都这样,都这样。”

小 B 的英语试卷

  对于游戏的看法,小 B 爸爸的意见并非少数,但社会的主流论调却侧重于另一个方向。爸爸们的意见常以“抱怨”开始,“沉默”结束。妈妈们的意见却以更强的姿态出现,所以声音越来越大。

  当然,这和性别无关,只和观念有关。

  这种对游戏的“区别对待”可以说根深蒂固,因此越发难以颠覆。久而久之,无数的声量便化作标题,出现在电视、报纸、网络的显眼位置,它们就像是安静剧场里的一声啸叫,引起了国家、企业的足够重视,最终勾勒出《和平精英》的面貌,无论你情不情愿。

知名财经博主对《王者荣耀》的抨击

  换句话说,游戏并非划出伤痕的主谋,但不少家庭,却很容易将压力造成的幻痛归咎于游戏。

压力

  小 B 妈妈是位财务人员,在一间私人公司工作了 5 年有余,她的月收入在 6000 左右,年底会有 2~3 万的奖金,按当地水准来看,待遇算是中等偏上。但小 B 妈妈依然在进修职业英语,目的是“争取在两年内换份好一点儿的工作”,希望月收入达到 8000。

  “这样生活能松快一点儿。”

  家庭的压力主要来自小 B,除了正常学习生活的开销外,他还要参加美术、钢琴、跆拳道和英语提高班,每个月的花销在 5000 元左右,几乎等同于他妈妈整月的工资。

大大小小的培训班满街都是

  “没有办法,该花的钱必须得花。现在竞争太激烈了,好学校就那么多,到时候考不上花的钱更多。而且周围的孩子们都哗哗的去学,咱不可能无动于衷啊。”

  其实从实际花销来看,小 B 家的情况还没那么糟糕,得益于爸爸的大学老师身份,美术班和钢琴班的教学可由他在本校解决,所以两个班的费用也相应有了减免,否则那点工资根本不够用。

  除此之外,小 B 从二年级起,每年还会出国研学一回,有时是兴趣班组织,有时是父母带领。今年暑假的研学地点是英国,由于提前报了名,所以费用有所优惠,价格是 2.8 万元。而各方面的压力,也促成了下面这几段“常规”对话。

  “我老说他爸爸,有时间就不能去什么补习班、兴趣班做个兼职什么的?多挣一点儿是一点儿,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

  “我自己懂和教小学生、中学生是两回事。再说我去兼职,谁接娃上下学?谁给娃做饭?谁给娃辅导功课?”

  “你辅导什么了?越辅导成绩还差了,别老偷着让他玩游戏,玩那些有啥用,心都不在学习上!”


下一页:钢筋与悖论

| (294) 赞(209)
果其然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294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