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美国ESRB游戏分级制度背后的故事

作者 新手小乌贼   编辑 新手小乌贼   2020-10-09 10:00:38

这当中还牵扯到任天堂与世嘉的一段恩怨史。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当你在购买美版的主机或 PC 游戏时,游戏封面的左下角总会带有一款黑白色的标识,上面可能标注着“E”、“T”、“M”等大写字母。熟悉这些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我所说的正是美国等地推行的 ESRB 游戏分级制度,相关机构的中文名为“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

  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是一家对在北美发售的电子游戏与其它娱乐软件进行分级的行业自律组织,由它推行的分级系统已成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市场内容标准。不过围绕着 ESRB 制度的建立,其实还有一些值得分享的精彩故事,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窥见这项制度的诞生过程,以及制度内外社会各方的激烈博弈。

狂热的九十年代

  按照美国作者库尔特·安德森的说法,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正处于所谓的“黄金十年”。从 1992 年到 1999 年,美国经济年均增长 4%,失业率则从 8%下降到 4%。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美国的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音乐领域中「涅槃」(Nirvana)乐队传达出反叛传统的情绪,电视动画片《瘪四与大头蛋》则充满口癖与戏谑。嘻哈音乐开始在美国流行,亚文化的影响力足以改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相关作品也呈现出爆发之势。

涅槃乐队的全球唱片销量超过7500万张,但主唱利特·科本(左二)在1994年于家中饮弹自尽。

  但是这种“过热”的文化环境同样令美国的家长们和一些政客忧心忡忡。他们不认为激进的音乐和电视节目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相反 ,一些人还在蓬勃发展的娱乐业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在音乐、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煽动”下,不少美国青少年学会了俚语与脏话,他们开始顶撞父母,还有一些孩子因为模仿电视角色的过激行径而发生意外。

《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新闻讲述了某个5岁男孩效仿《瘪四与大头蛋》把玩打火机,却不慎将自己2岁的妹妹烧死。

  作为美国法律规则的掌控者,国会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多位乐手与电视节目制作人就被议员们请上了国会听证席,他们必须为自己的创作风格做出辩护。不过在双方就社会秩序与创作自由的问题僵持不下时,一种全新的互动娱乐载体——电子游戏正在飞速进步。

  尽管美国游戏业在 1983 年经历了所谓的“大萧条”事件,但由于任天堂 NES(红白机)的火爆,美国的游戏产业在短短数年后便得到快速恢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游戏的硬件正经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促成了软件内容的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元素已经能纳入到游戏内容中,它们既促成了电子游戏的繁荣,也加深了这个新兴事物的不安定性。

备受争议的游戏们

  和其它文化领域一样,迅速发展的电子游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敏感内容。例如臭名昭著的色情游戏《卡斯特的复仇》就于 1982 年发售,随后这款游戏因恶搞且无礼的剧情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另一方面,尽管《卡斯特的复仇》质量低劣,但由于媒体们的争相报道,这款色情游戏的最终销量高达 80000 套,这不是笔小数目。

《卡斯特的复仇》

  其后的九十年代,为了刺激商业销量,越来越多的游戏开始引入敏感内容。而这些敏感内容不出意料地包含暴力与性的话题。美国社会强烈声讨,政客们也无法坐视不管。他们最终将抨击的目标锁定在以下三款作品:《真人快打》《午夜陷阱》和《致命枪斗》。

  简要介绍一下这三款游戏。《真人快打》原是由 Midway 在 1992 年发售的街机游戏。相较于市面上的其它竞品,《真人快打》的最大卖点就是其血腥的终结技效果。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暴力镜头,诸如断肢、掏心等画面也没有缺席。得益于血腥夸张的游戏内容,《真人快打》在发售当年就大受欢迎。

  1993 年时,《真人快打》被移植到任天堂和世嘉旗下的多家平台,其中包括 SNES(SFC)与 Genesis(MD)。面对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任天堂和世嘉两家的应对方法也有所区别:任天堂对 SNES 版游戏中的不适当内容加以修改,比如将游戏中的血液替换为汗液,降低终结技能的血腥程度等。而在世嘉的Genesis 版《真人快打》中,游戏内容虽也经过一些调整,但只要玩家利用手柄按出“ABACABB”的秘籍,原版的各种血腥效果就会被解锁。

Genesis与SNES版本效果对比图

  上述差异的深层原因其实是任天堂与世嘉两家在游戏内容政策上的区别。任天堂希望自家平台的游戏能够被更多人群接受,但世嘉的目标用户则是崇尚激情的青少年群体。当然,对于美国玩家而言,他们显然更喜欢世嘉平台上的《真人快打》。这也为后续事件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的一款争议性游戏是由 Digital Pictures 开发,在世嘉 CD 平台上推出的《午夜陷阱》。这款作品虽不及《真人快打》那般畅销,但它的创意很新奇:游戏内的场景由真人录像组成,玩家利用房间内的摄像头和各种机关保护五名年轻少女,使她们逃离吸血鬼的袭击。

  不过这款游戏中同样包含一些所谓的“敏感内容”——少女们的衣着较为暴露,另外在某处场景中,一位名为 Lisa 的女孩会被吸血鬼绑架并杀害。其实现在看来,上述内容虽然些许敏感,但还难言“色情”和“血腥”,不过在当时相关人士的眼中,《午夜陷阱》已经触犯了美国社会的伦理禁忌。

Lisa的死亡场景

  第三款游戏则是由 Konami 出品的《致命杀手》(Lethal Enforcers)。它在 1992 年面世,最初也是一款街机游戏。和《午夜陷阱》一样,这款游戏中的人物与场景也采用实物图片制作,玩家需要手持光线枪射击屏幕中的敌人,进而完成各种任务。《致命杀手》在 1993 年移植到任天堂 SNES 和世嘉 Genesis 平台,为了模拟街机的手感,Konami 还在实体版游戏中搭配了一支玩具光线枪,它被命名为「Konami Justifier」。

「Konami Justifier」的外形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争议

  以上三款游戏的类型各不相同,游戏内容也不尽一致。但仔细比较后,我们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通点:都在上世纪 90 年代面世;都曾登陆美国当时的主流家用机平台;都或多或少的含有一些“敏感”内容。而这些游戏的开发者们或许也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在面世后不久,就会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被载入史册。

下一页:更多内容

| (46) 赞(88)
新手小乌贼 夜行者

关注

评论(46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