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佬讲古:不为人知的第四世代前哨战

作者 80后写稿佬   编辑 政宗   2017-08-24 09:54:48

在任天堂的SFC登场之前,Hudson和世嘉之间的斗法同样值得一书。

第四世代的第一场正面交锋

  史家演义中常有的套路:每当诸侯并起之际,往往不是原有的霸主首先被推翻,反而是强大的数个诸侯相互攻讦。由彼及此,主机之争中的故事也大抵如此。任天堂的次世代主机尚未登场,两位竞争者便率先展开了较量。

TG16

  MD 由于晚一年出现在日本市场,尽管《Fami通》给予其正面评价,但是世嘉第一年的产能仅有40万台,这导致销量难以迅猛增长,根本无法和年销量过百万台的 PC-E 相提并论。而MD发售的日子仅比《超级马里奥兄弟3》早5天,更是令情况雪上加霜。

  为了增加销情,世嘉不得不从周边设备入手,甚至还推出过一款在线银行的自助应答系统,但这些举措都没有带来他们想要的成绩,无论是主机产量还是游戏数量,都远远不足以冲击早已是龙盘虎踞的日本市场。可以说在最初的一年里,MD 都被 PC-E 压制着。

  1989年初,世嘉宣布将于8月在北美市场推出新主机,而其实这个时候他们还在为北美地区的代理商 Tonka 办事不力而发愁。他们尝试过接触由电脑业大亨特拉梅尔控制的雅达利集团,但后者更希望将精力放在自家产品之上。世嘉只好推动北美分部的建设,亲自推进主机的行销和合作洽谈,没想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到了1990年,世嘉和 Hudson 总算是热身完毕,双方的弹药库已然充盈,第四世代的战况陷入了僵持阶段,谁都没有占据压倒性优势。

  在日本市场,PC-E 取得了多家第三方的认可,加上他们创设性地采用了 CD-ROM 作为载体,用今人的话来说便是刺中了市场的“痛点”:人们更偏向于一款性能上优于家中主力机型(FC 或 MS)的主机,而且这款主机一年还能提供上百款新游戏,当中不乏《桃太郎传说》和《炸弹人》这样优秀的新IP、《铁板阵 法佐特传说》和《超级大战略》这类经典续作、以及《乱马1/2》和《城市猎人》等人气漫改作品……

  MD 在1990年前卖出多少台,我们难以考究,但整个第四世代 MD 在日本市场最终销量只有350万,是其全球总销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其表现之惨淡可见一斑。

世嘉的MD承载了不少国内玩家的童年

  尽管世嘉的第二、三方厂商数量众多,但由于在日本市场上任天堂、Hudson 和 NEC 已经牢牢把控着大厂,世嘉只好退而求次扶植中小厂商。这些小厂商虽然充分发挥了能动性,但毕竟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世嘉取得移植版权的游戏,其中不少也有 PC-E 移植版本,甚至有不少世嘉自家开发的游戏登陆到对手平台,这让 PC-E 在日本风生水起的同时,也让 MD 举步维艰。

  然而在大洋彼岸,这种情况截然相反。如果将北美市场比作一场赛跑的话,早已在美国市场建立了声望的世嘉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PC-E 无法做到的“更大、更有科技感和未来感”都在 GEN 上得到体现。在美国,GEN 更与 Nike 及 Levi's 列为最受年轻人宠爱的品牌。得意的世嘉甚至登出广告,对“TurboGrafx-16”的自称是16位主机进行了嘲讽。

  世嘉在广告中声明Genesis是“唯一真正的16位主机”  

  除了品牌影响力外,拥有超强开发能力的世嘉还专门为北美玩家量身定制了许多第一方和第三方游戏。

  首先是强势进军体育游戏领域的EA在1990年开始为世嘉打造了多款体育游戏。尽管这并不是世嘉乃至MD的第一款体育游戏作品,但是当EA带来的是《约翰·麦登橄榄球》时,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在1988到1991年间,GEN 相继在拳击、高尔夫、篮球、棒球、冰球等北美玩家极为狂热的运动领域推出新作,世嘉也成为了史上对体育游戏参与度最高的主机厂商,甚至没有之一。而这些作品最大的共同之处便是请来了该领域声望极高的名人来代言,如“第一个打败巅峰时期的无敌铁拳王泰森”的詹姆斯·道格拉斯,“篮球教父”帕特·莱利,美国四届高尔夫名人赛冠军得主阿诺德·帕玛等等。

  当然,说到名人效应,自然也不能不提绝对天皇巨星迈尔克·杰克逊和他亲自指导的电影改编游戏《Michael Jackson's Moonwalker》,尽管这款游戏真的不怎么样,但他的附加价值依旧吸引了不少玩家购买。

这款作品也算是明星代言游戏的早期代表

  另外,世嘉也着力开发符合欧美玩家审美观的作品,《兽王记》《战斧》《大魔界村》等产品应运而生。再加上他们原有的号召力,世嘉和 GEN 的北美之行显得顺利不少。

  反观 Hudson 和 NEC,他们确实占据着不少厂商资源,但其中大多是日系厂商,就如 PC-E 的设计一样,其作品也更为迎合日本乃至东方人的口味,像《天外魔境》这类 JRPG 被证实并不能得到欧美玩家的广泛认同,光靠这样的阵容不足以打开国外市场的大门。

  更为糟糕的是,位于芝加哥的 NEC 美国分部高估了产品的潜力,找来代工厂商迅速地生产了75万台 TurboGrafx-16,而等待这些产品的最终只有滞销的命运。

  由于在北美地区的惨淡经营,使得原本就对国外市场信心不大的 NEC 几近放弃了 PC-E 的欧洲上市计划。最终,NEC 通过出售股权的形式找来了英国分销商 TELENT,协助欧洲市场的分销,而运往欧洲的“新主机”不过是将在北美积压的产品的 NTSC 制式改为 PAL 制式而已,而这也没有改变产品滞销的命运。

  两回合战罢,PC-E/TG16 和 MD/Genisis 各胜擅场,而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喘息机会。


  细心的读者或许已经发现,在第四世代主机之争的上篇之中,PC-E 占据了大篇幅,而在第四世代主机之争中最后屈居第二的 MD,反而篇幅相对较少。

  原因无他,其实第四世代主机之争的情况和之后第七世代颇为相似:最迟发布的任天堂主机后来居上,第四世代是 SFC/SNES,第七世代则是 Wii;MD/GEN 和 PS3 同样是主要竞争者中第二个发售主机,同样是在发售初期身陷泥潭,但在之后急起直追。

  在1991年后,各种因缘际会之下世嘉得以爆发,第四世代转入一个全新的局面。而他们与 Hudson 和 NEC 之间的竞争也沦为了亚军之争,但这并无损他们的历史地位和这场竞争的意义。

| (52) 赞(182)
80后写稿佬 特约作者

关注

评论(52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