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颂的战争 上代主机的往事与记忆(上)

作者 80后写稿佬   编辑 lv6   2016-02-04 20:33:17

  回顾已然过去的上世代主机时代,致敬当年带给我们惊喜与快乐的PS3、Xbox 360和Wii。

道德与利益 IBM的抉择

  2002年中到2003年初,IBM副总裁阿科洛特先后数次接受媒体秘密采访,STI联盟研发超级芯片的消息随之不胫而走,这引起了一条市场大鳄的注意,它的名字叫微软。

  2002年6月,时任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访问日本时透露,微软已经着手Xbox后续主机的开发,预计将于2006年推出市场。这是微软官方首次提到下一代Xbox的消息,也是第一次让世人嗅到了次世代主机大战的硝烟。

  尽管当时微软的Xbox和任天堂的NGC主机上市还不到一年,第六世代主机大战的战况却早已没了悬念。PS2拥有上一世代积累的用户优势、庞大的第三方阵营支持,这些都是初来乍到的微软和改弦易辙的任天堂无力企及的高地。索尼的主机因而得以在第六世代主机战争中独领风骚。

  实际上,当时微软游戏机业务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更多来自于自身,做软件出身的微软并不具备良好的硬件研发能力。Xbox并不像PS2那样通过定制芯片将CPU和GPU整合在一起,在其核心部件中,CPU是从英特尔购入,GPU则是由英伟达提供,二者的研发费用都价值不菲且各自独立。随着制造工艺的成熟,整合芯片的设计令PS2可以将成本一降再降,而微软既无法要求英特尔和英伟达为其降低芯片制作成本,也不可能独自整合芯片,最终导致Xbox难以通过大幅降价来提高市场普及率。另一方面, Xbox上市比PS2迟了一年,让索尼有充足时间占领市场,这也是令微软高层认为Xbox难以翻身的理由之一。

  痛定思痛的微软决定在下一世代修复这一失误。在与英伟达就Xbox后续主机开发谈判过程中,微软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案,遗憾的是最终因细节问题的意见不一,谈判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两大巨头的会面改变了整个第七世代游戏机大战的格局。

  时任微软总裁的比尔盖茨亲自出马,找到了IBM的总裁帕米萨诺,希望能够捐弃前嫌。在上世纪80年代,微软和IBM曾经是对簿公堂的冤家。后来,微软与英特尔结盟,“Wintel”联盟成功在PC领域击败了IBM,令后者不得不退出了微机领域。这次见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上门的大生意,尤其是盖茨亲来面洽,任何企业都难以拒绝,帕米萨诺也是如此,所谓的历史恩怨在庞大的利益面前也不过是浮云。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当IBM向微软展示他们的芯片时,盖茨和当年的久多良木健一样,同样对大部分产品毫无兴趣,直到一位叫亚当·伯奈特的工程师向微软展示了IBM正在研发的超级芯片。这次秘密展示并没有通知当时的STI部门,IBM甚至都没有告诉微软这就是CELL处理器,但就是这款芯片立刻打动了微软,也让IBM的开发团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由于陷入了脚踏两船的局面,IBM内部的知情人不得不开始着手规避STI项目中的日本工程师们,微软又在随后的洽谈中加入了大量的惩罚性条款使得谈判陷入了僵局,这让IBM的团队备受折磨。此时,盖茨再次显示出自己的魄力和诚意,他主动密会了IBM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在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与凯利达成了共识,将这场肥皂剧再次推向高潮。此时微软和索尼都被IBM蒙在鼓里,IBM高层的秘密交易,也让IBM的工程师们饱受道德折磨,他们被命令抛却先入为主的对STI的感情,严防死守以确保索尼和东芝不会知道他们与微软的新项目。

  在IBM奥斯汀的研发中心,一出电影中都难得一见的奇妙场景正在上映:索尼和东芝参与的PS3研发团队在三楼办公,IBM的Xbox实验室则是在六楼,而在此之前,两者甚至还共用过一个楼层。IBM每天都走在满布地雷的险境,一步不慎就可能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灾难。更严重的问题是,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IBM还要从STI团队抽调开发人员为微软工作,尤其是设计中心业务总监阿洛科特和首席架构师大卫·西普等高级开发者,需要同时兼顾两种芯片的开发,让原本已经超负荷运转的团队几近崩溃,内部矛盾愈发。

  纸终究包不住火,猜疑之声最终被证实,好不容易建立的信任和默契瞬间瓦解。索尼和东芝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不可能就这么放弃,对于东芝而言这还不算灾难性的事情,可对于身处次世代主机大战之中的索尼,无奈只得吞下为对手微软作嫁衣裳的苦果。最终,IBM的高管们通过瞒天过海的方法赢得了巨额的利益,却也输掉了未来。

PS3和Xbox 360项目的首席芯片架构师大卫·西普,将自己亲身参与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书,披露了STI与微软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开发过程中的不少秘辛。

  顶着巨大的商业压力和法律风险,IBM的芯片开发团队最后还是利用系统预读解决了Xbox内存延迟和读入流的问题,以此区别CELL芯片的多核芯直接内存存取技术(DMA),微软的主机还使用了同质CPU以区别于PS3的非同质8协同核的“CELL”,避免了IBM不得不向法官解释“为什么两家的处理器如此相像”。

  最后,在命名问题上,微软也动了点小心思:索尼几乎确定“Playstation 3”作为次世代机型的名字,“Xbox 2”听上去更像是上一世代的主机,于是他们想出了新的名字——Xbox 360,这个名字意味着360度全方位的娱乐体验,配合微软的占据起居室战略,可谓是相得益彰。

| (142) 赞(280)
80后写稿佬 特约作者

关注
点赞是美意,打赏是鼓励

评论(142

跟帖规范
您还未,不能参与发言哦~
按热度 按时间

总贡献榜